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督中外诸军事

都督中外诸军事

官名。魏晋南北朝置。《三国志·曹真传》:“黄初三年 (222) 还京都,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总统禁卫军、地方军在内的内外诸军,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权力极大。不常置。如东晋时仅王导、王敦、桓温、司马道子和刘裕曾受此任。亦可称为“都督中外诸军”、“中外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外诸军”、“中外”等。初多以他官兼任,无品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一品。


武官名。三国魏文帝时始以曹真为之。《三国志·魏书·曹真传》:“黄初三年(公元222年)还京都,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军指京城内外的驻军,外军指各都督、四征、四镇将军所领的兵,所以都督中外诸军事,实即后世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其职甚重,故不常置。任此职者,在魏有曹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西晋有司马孚、扬骏、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他们同时又都录尚书事,集军权、政权于一身,已非寻常人臣之职。东晋时亦惟有王导等权重者为之。南朝宋人臣无居此官者。北魏与北周亦置都督中外诸军事,北魏秩第一品下;北周品秩不详,任此职者见《周书·静帝纪》:“大象二年(公元580年)秋七月丁未, 随公杨坚为都督内外诸军事。”

猜你喜欢

  • 右都候丞

    官名。东汉置,属卫尉,员一人,为右都候副贰,秩三百石。主剑戟士,领员吏二十三人,卫士四百一十六人,徼巡皇宫,及天子有所收考。官名,东汉置,属卫尉,佐都候掌剑戟士在宫中巡逻,秩三百石。《后汉书·百官二·

  • 斡官长

    官名。西汉属大司农,主均输、斡盐铁及榷酒酷等,一说为主竹箭之官,有丞。东汉省。官名,汉置,为斡官之长,掌均输、管盐铁、主榷酤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

  • 广西司

    官署名。即“广西清吏司”。

  • 封驳房

    官署名。又称封驳案。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 改制,改门下封驳司置,隶门下外省(后改门下后省) ,以给事中为长官,掌录封驳文书及门下省人吏试补之事。南宋隶中书门下后省。

  • 书直官

    吏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秘书省置,掌四库之事。

  • 官名。周朝置。① 驾车马之官。同“驭”。《诗经·小雅·车攻》:“徒御不惊”。郑玄笺:“徒,御马也。”《礼记·王制》:“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②武官又称“御戎”。《左传·成公十

  • 虞曹郎

    官名。尚书省虞曹长官通称。亦称虞曹郎中,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三国魏始置,六品。西晋沿置,东晋康帝、穆帝后省。南朝梁、陈复置,梁郎中五班,侍郎六班; 陈皆四品、六百石。北魏置,初隶虞曹尚书,孝文帝改制后

  • 右讲经

    官名。明清僧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释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设,一人,正八品。清康熙十三年 (1674) 定设一人,亦为正八品。依例升迁左讲经,缺出由左觉义升补。

  • 左护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 (196—220) 中曹操、孙权皆置。统诸军。三国蜀、吴亦置。官名,东汉末献帝时曹操、孙权都置,统各军。三国时蜀也置。

  • 公车司马令

    官名。省称公车令。西汉属卫尉,职掌皇宫司马门警卫,夜则徼巡宫中。东汉时掌宫南阙门,秩六百石,下设丞、尉各一人。汉制,凡吏民上书,四方贡献,以及征诣公车者,均由公车司马令呈达。三国沿置。据洪饴孙《三国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