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元帅府

都元帅府

官署名。辽朝北面军官置,以大将总帅府军马事。设兵马都元帅、副元帅、同知元帅等。金朝战时临时设置,掌统军,事讫即罢。太宗天会二年(1124)时宋用兵时置,掌金、宋边境军事。次年,更西南、西北两都统府为元帅府。设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元帅左、右监军,左、右都监,下署经历、都事、知事、检法等官。章宗泰和八年(1208),并入枢密院。元初诸将多沿金制以都元帅系衔,于军前置都元帅府,无定制。在边地以宣慰司兼都元帅府,掌军旅之事,从二品。又曾专设北庭、曲先塔林、蒙古军、征东等都元帅府,以都元帅、副都元帅领之。


官署名。辽代设此官署,掌管兵马事务;其长官为兵马都元帅、副元帅、同知元帅府事;都元帅由大将担任。金为侵宋置都元帅府,设都元帅、左右副元帅等官;都元帅多由亲王担任,掌管征讨之事,兵罢则省;泰和八年复改称枢密院。元代在边境地区设都元帅府,其长官为都元帅、副元帅;为军事控制区的地区长官。见《辽史·百官一·都元帅府》、《金史·百官一·都元帅府》、《元史·百官八》。参看“元帅”条。

猜你喜欢

  • 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官署名。简称八番顺元宣慰司。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1279),招降卧龙番、大龙番、小龙番、程番、罗番、石番、方番、卢番、洪番等部(均在今贵州惠水一带),置八番罗甸宣慰司以统之。十九年,置顺元等路宣慰司,

  • 佥储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储政院的佐官,员额二人,秩从三品。

  • 郡都尉

    官名,汉置,原名郡尉,景帝中二年更名郡都尉,俸比二千石,佐郡太守典武职甲卒,掌治安,防盗贼。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郡尉》,《后汉书·百官志五·州郡》。官名。战国时,秦及三晋诸县均有尉,郡当亦有尉。秦

  • 大都弦局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三十年 (1293) 由提举司改立,隶武备寺,掌制造弓弦。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 军队编制单位。明代五军营与神机营在营下分设中军、左右掖与左右哨,哨为营以下的一级编组。嘉靖中军、哨、掖之名均罢废。募兵制盛行时期,戚继光的戚家军有哨一级的编制,四队为一哨,四哨为一官,四官为一总(见《

  • 循吏

    旧史所称奉法循理之吏。《史记》作有《循吏列传》,《汉书》《后汉书》亦有《循吏传》。后代史书或沿之。西汉著名循吏有文翁、黄霸、龚遂、朱邑、召信臣等; 东汉有杜诗、卫飒、任延、王景等。循吏一般能注意发展社

  • 右领

    官名。又作“右令”。春秋战国楚置。《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郤宛直而和,国人说之。鄢将师为右领,与费无极比而恶之。”军事机关名,隋朝置。《隋书·百官志下》:“左右领左右府,各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侍

  • 守中郎将

    官名,东汉置,即代理中郎将。《后汉书·马成传》:“代来歙守中郎将。”参看“守”条2、“守兼”条。

  • 旅帅书理

    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每旅帅二人,官阶为职同卒长,为旅帅处理文书事务。

  • 河南将军

    杂号将军名,汉置,掌帅兵征战。《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南安严侯宣虎,以河南将军汉王三年降晋阳,以重将破臧荼,侯,九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