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
翰相关字典
翰[hàn]字在结尾的词语
- 史翰[shǐ hàn]- 有关历史的翰墨文章。
 
- 觚翰[gū hàn]- 木简与笔。借指文辞。
 
- 诗翰[shī hàn]- 诗文手迹。
 
- 芳翰[fāng hàn]- 对他人翰墨的敬称。
 
- 牋翰[jiān hàn]- 1.纸笔。《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知章 ﹞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牋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寳之。”
 
- 羽翰[yǔ hàn]- 1.翅膀。 2.飞翔;飞升。 3.指书信或文章。
 
- 翮翰[hé hàn]- 犹羽翼。
 
- 内翰[nèi hàn]- 1.唐宋称翰林为内翰。 2.清代称内阁中书为内翰。
 
- 楮翰[chǔ hàn]- 纸和笔。代指文具。
 
- 仙翰[xiān hàn]- 1.仙羽,指凤凰。 2.借喻新登第的进士。 3.指天子的书简。
 
- 洒翰[sǎ hàn]- 挥笔书写。
 
- 音翰[yīn hàn]- 诗文;书信。
 
- 骊翰[lí hàn]- 《礼记.檀弓上》:“夏后氏尚黑,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郑玄注:“马黑色曰骊。翰,白色马也。”后以“骊翰”借指夏殷所崇尚的黑色与白色。
 
- 翠翰[cuì hàn]- 1.翠鸟的羽毛。 2.碧色的翅羽。
 
- 整翰[zhěng hàn]- 整刷羽毛。
 
- 兔翰[tù hàn]- 毛笔。
 
- 搦翰[nuò hàn]- 犹执笔。
 
- 词翰[cí hàn]- 1.诗文﹐辞章。 2.书札。 3.诗文与书法。
 
- 琼翰[qióng hàn]- 对他人书信﹑字迹的美称。
 
- 华翰[huá hàn]- 〈书〉敬辞,称对方的书信。
 
- 豪翰[háo hàn]- 1.指毛笔。豪,通“毫”。 2.引申为诗文。 3.指文才出众的人。
 
- 表翰[biǎo hàn]- 表文。
 
- 远翰[yuǎn hàn]- 指远行的人。
 
- 文翰[wén hàn]- ①文章;文辞:积文翰数十,总成一册|略通文翰。②公文书信:掌管文翰。
 
- 柔翰[róu hàn]- 指毛笔: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 缄翰[jiān hàn]- 书信。
 
- 韬翰[tāo hàn]- 犹韬笔。谓不写作。
 
- 思归张翰[sī guī zhāng hàn]- 泛指思乡欲弃官归隐的人。
 
- 遗翰[yí hàn]- 前人遗留下来的诗文。
 
- 毫翰[háo hàn]- 1.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 2.指书法。
 
- 齾翰[yà hàn]- 残缺的文字﹑书札。
 
- 纶翰[lún hàn]- 皇帝的诏敕文书。
 
- 宝翰[bǎo hàn]- 皇帝的手迹。
 
- 高翰[gāo hàn]- 指高飞的鸟。
 
- 垣翰[yuán hàn]-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垣,墙也。翰,干也。”后以“垣翰”比喻屏障或国家的重臣。
 
- 新翰[xīn hàn]- 新的题字;新的作品。
 
- 荣翰[róng hàn]- 惠函。敬称他人的来信。
 
- 援翰[yuán hàn]- 执笔。
 
- 三寸弱翰[sān cùn ruò hàn]- 指毛笔。
 
- 雁翰[yàn hàn]- 指雁的翅膀。
 
- 染翰[rǎn hàn]- 1.以笔蘸墨。翰,笔。 2.指作诗文﹑绘画等。 3.指写字。 4.指书写的墨迹。
 
- 托翰[tuō hàn]- 寓情文墨。
 
- 白翰[bái hàn]- 1.亦作“白?”。 2.鸟名。即白雉。
 
- 宸翰[chén hàn]- 帝王的墨迹。
 
- 来翰[lái hàn]- 来信。古代用羽翰为笔,因以翰为书写文字的代称。
 
- 翅翰[chì hàn]- 即翅膀。
 
- 函翰[hán hàn]- 缄封文翰。
 
- 彩翰[cǎi hàn]- 犹彩笔。
 
- 辍翰[chuò hàn]- 停笔,搁笔。
 
- 邦翰[bāng hàn]- 《诗.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翰,干也。”后因以“邦翰”喻国家的中坚之臣。
 
- 繁翰[fán hàn]- 丰富的辞藻。
 
- 珍翰[zhēn hàn]- 1.犹墨宝。 2.对人书信的美称。
 
- 青翰[qīng hàn]- 1.亦称“青庄”。信天翁的别称。 2.即青翰舟。
 
- 还翰[hái hàn]- 覆信,回信。
 
- 濡翰[rú hàn]- 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 藩翰[fān hàn]-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2.喻指藩国。 3.指布政使。 4.犹藩篱。比喻界域。
 
- 抽翰[chōu hàn]- 抽出毛笔。亦借指写作。
 
- 作翰[zuò hàn]- 谓为柱石重臣。翰,桢干。
 
- 驰翰[chí hàn]- 犹驰毫。
 
- 笔翰[bǐ hàn]- 1.毛笔。唐 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今年敕放 巫山 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 惟翰[wéi hàn]- 汉王莽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参见“惟藩”。
 
- 维翰[wéi hàn]- 《诗.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王后维翰。”毛传:“翰,干也。”郑玄笺:“王后为之干者,正其政教,定其法度。”后因以“维翰”喻捍卫。亦指保卫国家的重臣。
 
- 挥翰[huī hàn]- 犹挥毫。
 
- 尺翰[chǐ hàn]- 指信函。
 
- 鳞翰[lín hàn]- 指鱼鸟。
 
- 诲翰[huì hàn]- 对对方书信的敬称。
 
- 嗣翰[sì hàn]- 谓书画传承。
 
- 手翰[shǒu hàn]- 亲笔书札。 亲笔写的信乃蒙手翰先施
 
- 霜翰[shuāng hàn]- 指白雁。
 
- 飞翰[fēi hàn]- 1.迅速递送书信。 2.指飞鸟。 3.迅速书写。
 
翰[hàn]字的成语
- 摛翰振藻[chī hàn zhèn zǎo]- 翰:毛笔,引申为文词;振:发舒。施展文采,铺陈辞藻。
 
- 沉思翰藻[chén sī hàn zǎo]- 沉:深沉;翰藻:文辞华丽。寓意深刻,文辞华丽。
 
- 染翰成章[rǎn hàn chéng zhāng]- 指提笔成文。
 
- 染翰操觚[rǎn hàn cāo gū]- 翰:毛笔;操觚:拿木简写文章。指提笔作文。
 
- 笔翰如流[bǐ hàn rú liú]- 指文笔快捷无滞。
 
- 挥翰成风[huī hàn chéng fēng]- 翰:鸟毛,借指毛笔。握笔写字,腕下生风。形容写字作画极快速和熟练。
 
- 挥翰临池[huī hàn lín chí]- 翰:鸟羽,借指毛笔;临池:指写字。指运笔写字。
 
- 飞文染翰[fēi wén rǎn hàn]- 挥笔疾书。
 
- 操觚染翰[cāo gū rǎn hàn]- 觚,木简;翰,长而硬的鸟羽。指写作。
 
翰[hàn]字在开头的词语
- 翰厉[hàn lì]- 犹激越。
 
- 翰染[hàn rǎn]- 指书画。
 
- 翰草[hàn cǎo]- 指文辞。
 
- 翰札[hàn zhá]- 书信:彼此翰札往来频繁。
 
- 翰桧[hàn guì]- 棺材四旁及上面的彩绘装饰。
 
- 翰蔽[hàn bì]- 1.屏障。 2.遮盖;掩护。
 
- 翰墨缘[hàn mò yuán]- 指诗文书画等笔墨遇合的机缘。
 
- 翰音[hàn yīn]- 1.《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羊曰柔毛,鸡曰翰音。”后因以“翰音”为鸡的代称。 2.飞向高空的声音。比喻徒有虚声。
 
- 翰词[hàn cí]- 犹辞章。
 
- 翰墨人[hàn mò rén]- 擅长书画或辞章的人。
 
- 翰毛[hàn máo]- 羽毛。
 
- 翰纸[hàn zhǐ]- 笔和纸。借指文书典籍。
 
- 翰飞[hàn fēi]- 高飞。
 
- 翰屏[hàn píng]- 捍卫。
 
- 翰翮[hàn hé]- 犹羽翼。
 
- 翰登[hàn dēng]- 谓以虚声而登高位。语本《易.中孚》:“翰音登于天,贞凶。”
 
- 翰林学士[hàn lín xué shì]- 官名。唐玄宗开元初以张九龄﹑张说﹑陆坚等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司起草诏书及应承皇帝的各种文字。德宗以后,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亲近顾问兼秘书官,常值宿内廷,承命撰拟有关任免将相和册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往往即以翰林学士升任宰相。北宋翰林学士仍掌制诰。清代以翰林掌院学士为翰林院长官,其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清末复置翰林学士,仅备侍读学士的升迁。
 
- 翰墨筵[hàn mò yán]- 犹文席。谓诗文书画的聚会。
 
- 翰林子墨[hàn lín zǐ mò]- 语出《汉书.扬雄传下》:“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后因以“翰林子墨”泛指辞人墨客。
 
- 翰迹[hàn jì]- 亦作“翰跡”。犹笔迹。多指文辞、书牍。
 
- 翰院[hàn yuàn]- 翰苑。
 
- 翰海[hàn hǎi]- 古代北海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狼居胥山,禅于孤洐,登临翰海。”司马贞索隐引崔浩曰:“北海名﹐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按,唐以前人注释《史记》﹑《汉书》,皆解作海名。但据今人岑仲勉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非海,“翰海”当即今蒙古杭爱山的不同音译。或以为突厥语称高山中的深谷为,略去尾音,可译成“杭海”或“翰海”。后亦用以泛指戈壁滩。参见“瀚海”。参阅岑仲勉《自汉至唐漠北几个地名之考定》﹑柴剑虹《“瀚海”辨》。
 
- 翰林[hàn lín]- 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唐朝以后始设,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 翰蕃[hàn fān]- 捍卫。
 
- 翰墨林[hàn mò lín]- 笔墨之林。比喻文章汇集之处,犹文坛。
 
- 翰素[hàn sù]- 文辞,著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