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
燔相关字典
燔[fán]字在开头的词语
- 燔燧[fán suì]燃放告警的烟火。 
- 燔告[fán gào]古祭天时焚柴祝告。 
- 燔炮[fán pào]1.亦作“燔炰”。 2.烧烤。语出《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 3.泛指焚烧。 
- 燔灼[fán zhuó]烧灼。 
- 燔黍擘豚[fán shǔ bò tún]见“燔黍捭豚”。 
- 燔针[fán zhēn]火针。 
- 燔鱼剸蛇[fán yú tuán shé]周武王伐纣至孟津,白鱼入舟,武王欲煮鱼以祭,被群臣劝止。见《尚书大传.大誓》。又汉高祖聚众起义时,曾夜行泽中,见有大蛇挡道,高祖毅然挥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燔鱼剸蛇”指代周武王﹑汉高祖起事。 
- 燔石[fán shí]焙烧矿石。 
- 燔香顶礼[fán xiāng dǐng lǐ]犹言烧香磕头。 
- 燔溃[fán kuì]烧毁。 
- 燔祭[fán jì]1.烧柴祭天。泛指礼祭。 2.指祭祀所用之牲体。用火烧全兽作为献祭 
- 燔燎[fán liáo]1.亦作“燔尞”。 2.烧柴祭天。 3.谓酷热如焚。 
- 燔妻子[fán qī zǐ]春秋末年,吴国人要离为吴王阖闾行刺卫国公子庆忌,事先请吴王断其右手﹑杀其妻和子并焚尸于市,假装有罪而逃亡,以此取信庆忌,终于行刺成功。事见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因以“燔妻子”为毁家纾难之典。 
- 燔玉[fán yù]古代祭天神之玉。祭毕,焚之而升烟,故名。《旧唐书.王起传》:“梁代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云:‘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礼神,一则燔之。礼神者,讫事却收;祀神者,与牲俱燎。’” 
- 燔爇[fán ruò]1.焚烧。 2.指燃烧之火。 
- 燔烧[fán shāo]焚烧。 
- 燔丧[fán sàng]烧毁。 
- 燔指[fán zhǐ]见“烧指”。 
- 燔莱[fán lái]烧荒。 
- 燔销[fán xiāo]烧毁。 
- 燔器[fán qì]烧制器皿。 
- 燔尞[fán liáo]见“燔燎”。 
- 燔柴[fán chái]1.古代祭天仪式。将玉帛﹑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 2.烧火用的柴。 
- 燔祀[fán sì]焚柴祭祀。 
燔[fán]字在结尾的词语
- 羞燔[xiū fán]进献炙肉。燔,通“膰”。古代祭祀用的炙肉。 
- 攻燔[gōng fán]攻打焚烧。 
- 焚燔[fén fán]焚烧。 
- 烧燔[shāo fán]烧焚;烧毁。 
- 灾燔[zāi fán]焚烧。 
- 燎燔[liáo fán]谓烧柴而祭。 
- 煨燔[wēi fán]烧毁。 
- 脯燔[fǔ fán]干肉和烤肉。 
燔[fán]字的成语
- 以煎止燔[yǐ jiān zhǐ fán]用加热来制止燃烧。比喻处理方法不对,反而助长已成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