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
旄相关字典
旄[máo]字在结尾的词语
- 庶旄[shù máo]用以装饰旌旗的各色羽毛。 
- 蜺旄[ní máo]画虹蜺的彩旗。 
- 白旄[bái máo]1.古代的一种军旗。竿头以牦牛尾为饰﹐用以指挥全军。 2.喻出师征伐。 
- 星旄[xīng máo]1.亦作“星施”。 2.绘有星辰的旄。亦泛指旌旗。 
- 旌旄[jīng máo]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2.泛指旗帜。 3.借指官兵。 
- 霓旄[ní máo]指彩虹。 
- 英旄[yīng máo]见“英髦”。 
- 竿旄[gān máo]揭旄于竿﹐以招贤者。引申为礼贤。 
- 郡旄[jùn máo]古代郡守出行时仪仗中的旄旗。借指郡守的职位。 
- 干旄[gàn máo]1.旌旗的一种。以旄牛尾饰旗竿,作为仪仗。 2.《诗.墉风》篇名。《诗序》谓此诗是赞美“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 
- 节旄[jié máo]1.旌节上所缀的牦牛尾饰物。 2.指旌节。 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节旄尽落。——《汉书.李广苏建传》 
- 文旄[wén máo]染有文采的旄牛尾。多用以装饰旗帜。 
- 翠旄[cuì máo]杆顶饰以翠羽的旗帜。 
- 幡旄[fān máo]1.亦作“幡眊”。 2.旌旗的羽毛饰。也指饰有羽毛的旗幡。 
- 牦旄[máo máo]以犛牛尾为饰的旗。 
- 骍旄[xīng máo]1.亦作“骍毛”。 2.赤色的牛。古代重要盟会时所用牲。 
- 素旄[sù máo]1.即白旄。用旄牛尾为饰的白旗。古代用以指挥军队作战。 2.用作君主的仪仗。 
- 设旄[shè máo]谓在旗帜上装饰上牦牛尾。 
- 采旄[cǎi máo]指用旄牛尾装饰的彩旗。 
- 旗旄[qí máo]注牦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 犛旄[máo máo]以犛牛尾为饰的旗。 唐 韩愈 孟郊《征蜀联句》:“刑神咤犛旄,阴燄颭犀札。” 
旄[máo]字在开头的词语
- 旄头[máo tóu]1.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 2.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旄山[máo shān]传说中的山名。 
- 旄钺[máo yuè]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语本《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蔡沈集传:“钺﹐斧也﹐以黄金为饰……旄﹐军中指麾﹐白则见远。” 
- 旄俊[máo jùn]俊杰之士。旄﹐通“髦”。 
- 旄星[máo xīng]即旄头星。 
- 旄马[máo mǎ]传说中的兽名。 
- 旄幢[máo zhuàng]用牦牛尾为饰的旌旗。 
- 旄麾[máo huī]1.即旌麾。帅旗。 2.泛指旗帜。 
- 旄象[máo xiàng]1.牦牛与象。 2.饰以象牙的旌旗。 
- 旄丘[máo qiū]前高后低的山丘。 
- 旄旌[máo jīng]古代祭祀时执以导神之物。旄﹐通“茅”。 
- 旄纛[máo dào]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 
- 旄狄[máo dí]即旄羽。 
- 旄端[máo duān]尾端。 
- 旄毡[máo zhān]用牦牛毛制成的毛织品。 
- 旄节[máo jié]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 2.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3.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 旄舞[máo wǔ]周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 
- 旄旒[máo liú]古代旗帜下边悬垂的饰物。 
旄[máo]字的成语
- 秉旄仗钺[bǐng máo zhàng yuè]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 
- 羽旄之美[yǔ máo zhī měi]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这里指君王的仪仗。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百姓闻王车马之声,见羽旄之美。——《孟子.梁惠王下》 
- 白旄黄钺[bái máo huáng yuè]比喻有关征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