唆
唆相关字典
唆[suō]字在结尾的词语
- 頽唆[tuí suō]撺掇,怂恿。 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题名儿駡了孜孜的唾,駡那无正事頽唆,则待折损杀业种活撮。” 
- 密唆[mì suō]秘密唆使。 
- 调唆[tiáo suō]挑拨;唆使:谁调唆你来闹的? 
- 叼唆[diāo suō]教唆;调唆。 
- 搬唆[bān suō]搬嘴调唆,挑拨。 搬弄是非;调唆怂恿(多见于早期白话) 
- 颓唆[tuí suō]撺掇,怂恿。 
- 啰唆[luō suō]1.亦作“啰嗦”。亦作“啰苏”。 2.语言琐碎。 3.麻烦。 4.纠缠。 
- 教唆[jiào suō]怂恿指使(别人做坏事):教唆犯。 通过诱导唆使别人做坏事教唆别人犯罪的人应负刑事责任 
- 哆唆[duō suō]哆嗦。 
- 挑唆[tiǎo suō]挑拨教唆。 挑拨;怂恿人闹纠纷挑唆人民叛变 
- 刁唆[diāo suō]教唆。楚剧《葛麻》第二场:“为了小姑娘婚姻,将来无差错则可,若有差错,定是你的刁唆。”聂绀弩《独夫之最后》:“谁不知道我所做的事都是你刁唆的,他们会饶过你!” 
- 撺唆[cuān suō]怂恿挑唆。 
- 示唆[shì suō]犹启示。 
唆[suō]字在中间的词语
- 跳天唆地[tiào tiān suō dì]见“跳天索地”。 
- 教唆犯[jiào suō fàn]故意用自己的言词、行为等指使他人犯罪的人。其特征是在他人没有犯意或虽有犯意而未下决心时激起其犯意或促使其下决心,并预见到自己的教唆行为将引发犯罪结果。我国刑法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教唆罪[jiào suō zuì]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罪。 
唆[suō]字在开头的词语
- 唆激[suō jī]撺弄挑动。 
- 唆弄[suō nòng]教唆;撮弄。 挑动;怂恿他唆弄我去抢银行,我才不傻呢! 
- 唆教[suō jiào]教唆。 
- 唆诈[suō zhà]教唆哄骗。 
- 唆令[suō lìng]唆使。 
- 唆摆[suō bǎi]调唆摆布。 
- 唆犯[suō fàn]撺掇。 
- 唆嘴[suō zuǐ]搬弄口舌。 
- 唆讼[suō sòng]挑唆人打官司。 
- 唆拨[suō bō]教唆挑拨。 
- 唆毒[suō dú]谓搬弄是非。 
- 唆哄[suō hǒng]调唆哄骗。 
- 唆使[suō shǐ]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教唆。 怂恿或挑动别人去干坏事操笑曰:“量汝是个医人,安敢下毒害我?必有人唆使你来。——《三国演义》 
- 唆诱[suō yòu]教唆诱导。 
唆[suō]字的成语
- 挑唆是非[tiǎo suō shì fēi]挑唆:挑逗,引动。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