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药散

黄药散

《圣惠》卷十: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处方黄药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槟榔半两,郁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龙胆半两(去芦头),犀角屑半两,川朴消1两,紫菀1两(洗,去苗土)。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发热,面目赤黄,烦躁欲走,如见鬼神,谵语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鸡子清调下;蜜水调下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方出《圣惠》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四: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处方黄药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鼻衄,可及一斛已来,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新吸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三四

《圣惠》卷三十三: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别名黄药膏

处方黄药1两,木香1两,川大黄3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斑豆疮入眼。

用法用量黄药膏(《圣济总录》卷一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处方黄药。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井水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吉氏家传》

《片玉心书》卷五: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别名黄柏

处方黄柏、白枯矾、海螵蛸滑石龙骨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耳珠前后生疮,浸淫不愈者。

用法用量黄柏散(《幼幼集成》卷四)。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黄药散

药方名称黄药散

处方黄药子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1匙投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猜你喜欢

  • 平胃蒜肚丸

    药方名称平胃蒜肚丸处方豮猪肚一具(去脂膜,入大蒜装满,以线缝住,用冷水、热水各1.7升,先将水烧滚,入肚,煮至水干为度,取出捣烂)苍术陈皮厚朴各150克 川椒少许制法上药捣至猪肚无丝,方可为丸,梧桐子

  • 十全流气饮

    药方名称十全流气饮处方陈皮赤茯苓乌药川芎当归白芍各3克香附2.4克青皮1.8克甘草1.5克木香0.9克功能主治治忧思抑郁,致生气瘿、肉瘤,皮色不变,日久渐大者。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用水4

  • 桂粟饮

    药方名称桂粟饮处方粟米1升(水沉净洗,炒极热),桂皮(去粗皮)5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解烦热,止渴,止泻,实大肠,止霍乱。主用法用量每服1合,温蜜水调下。摘录《济众新编》卷七

  • 金露散

    《幼幼新书》卷十九引《杏氏家传》:金露散药方名称金露散处方郁金1个(水煮5次,焙),天竺黄1分,大黄(蒸3次)1分,干地黄1分,牙消1分,甘草半两(炙)。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积热惊掣。用法用量每服半

  • 神仙百解散

    药方名称神仙百解散别名神仙截伤寒四季加减百解散处方山茵陈、柴胡(去芦)、前胡(生姜制.炒)、人参、羌活、独活、甘草、苍术(米泔浸.炒)、干葛、白芍药、升麻、防风(去苗)、藿香(去梗)、白术、半夏(姜汁

  • 返魂浆

    药方名称返魂浆处方土牛膝(红肿节者佳)。功能主治喉风不拘,双单蛾风,及诸证临危者。用法用量上洗净捣烂,入浓糯米泔3茶匙,同取出汗来,再将茶子仁捣烂,入妇人乳2茶匙,同取出汗来调和。右喉风灌左鼻;左喉风

  • 调元健脾保肺汤

    药方名称调元健脾保肺汤处方白茯苓、人参、黄耆、牡丹皮、陈皮、沙参、白芍(酒炒)、甘草、当归、百合、薏苡仁、麦门冬。功能主治痧后面色青白,唇淡气弱,瘦弱成疳疾。用法用量大便不实,泻白色者,加木香、白术、

  • 大风丸

    《医学入门》卷八:大风丸药方名称大风丸处方大风子肉半斤,荆芥1两半,当归1两半,苦参1两半,羌活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蝉蜕1两,全蝎1两。制法上为末,用大风子壳煮汁,和晚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镇肝圆

    药方名称镇肝圆处方蔓荆子(去白皮)、地肤子、人参、茺蔚子、决明子、白茯苓(去皮)、远志(去心)、防风(去芦.叉),各一两;青葙子、地骨皮、柴胡(去芦)、山药、车前子、柏子仁(炒)、玄参、甘菊、甘草(炙

  • 补元散

    《鸡峰普济方》卷十九:补元散药方名称补元散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黄耆(蜜炙)苦葶苈山药各30克木香15克附子1个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主水肿消后,服之调补。用法用量每用6克,加生姜、大枣各少许,以水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