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麝香天麻圆

麝香天麻圆

药方名称麝香天麻圆

处方紫背干浮萍草(去土)四两,麻黄(去根.节)二两,防风(去芦.叉)、天麻(去芦.郓州者佳),各一两。

已上四味,依法事持了,碾为细末。

没药(别研极细)、朱砂(研.飞),各二两。安息香(别研细)、乳香(研)、麝香(研),各一两。血竭(别研极细)三两,槐胶(别研细)一两半。

炮制上件药,除研药外,将碾出药同研拌匀,炼滤白沙蜜与安息香同熬过,搜成剂,入臼捣杵熟,为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痹手足不随,或少力颤掉,血脉凝涩,肌肉顽痹,遍身疼痛,转侧不利,筋脉拘挛,不得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以温酒或荆芥汤化下,空心服,患处微汗为效。

如不欲化服,即圆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圆,依前汤使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麻豆散

    药方名称麻豆散别名麻豆汤处方大麻子3升,大豆(炒黄香)。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脾胃气弱,水谷不得下,遂成不复受食。用法用量麻豆汤(《鸡峰》卷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麻仁散”。摘录方出《肘后》卷

  • 必效丸

    《鸡峰普济方》卷十七:必效丸药方名称必效丸处方枳壳45克黄耆萆薢菟丝子各60克 杜蒺藜乌蛇各9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一切痔瘘,不问浅深。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

  • 柏子仁粥

    《粥谱》:柏子仁粥药方名称柏子仁粥处方柏子仁10~15克粳米50~100克蜂蜜适量制法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对入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功能主治润肠通便,养心安神。适

  • 干泻散

    药方名称干泻散处方黑山棱(去皮)、神曲(炒)、鳖甲(生)、蓬莪术、陈橘皮、蜗牛壳(自干死者)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脾癖。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热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

  • 韭根汤

    药方名称韭根汤处方韭根(晒干)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野李根1两,蛇床子1两,续断1两,芜荑仁1两,皂荚白皮1两,松脂1两,白矾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诸痔瘘出脓水,疼痛不止。用法用量

  • 加味失笑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四:加味失笑散药方名称加味失笑散处方五灵脂蒲黄(隔纸炒)元胡索(醋炒)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化瘀止痛。治小儿小肠气,痛而冲心者。用法用量每服3~6克,水、酒调下。摘录《医宗金鉴

  • 醋煎散

    药方名称醋煎散处方高良姜30克当归(洗,焙)肉桂(去粗皮)白芍药 陈橘皮(去白)乌药各15克制法上药共研为细末。功能主治主妇人血气,腹胁刺痛不可忍;产后败血,儿枕急痛。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

  • 化乳丹

    药方名称化乳丹处方当归1两,熟地1两,黄耆1两,麦冬3钱,山茱萸4钱,川山甲1片,菟丝子5钱,枸杞子3钱。功能主治下乳。主妇人产后气血不足,数日绝无点滴之乳。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 楂橘丸

    药方名称楂橘丸处方山楂120克橘核(炒)山栀(炒)各60克柴胡牡丹皮桃仁(炒)大茴香小茴香

  • 理气宽肠汤

    药方名称理气宽肠汤处方当归5钱,桃仁2钱,青皮2钱,陈皮2钱,乌药3钱。功能主治通络活血,顺气宽肠。主痞结型、瘀结型肠梗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适于梗阻轻微,体质虚弱,或年高不宜急下者。临床应用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