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真丹

补真丹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补真丹

药方名称补真丹

处方蜜半斤(炼熟,以绵滤去沫),酥油4两,牛髓4两,杏仁4两(去皮尖),核桃仁4两(汤去皮),山药4两,白茯苓4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炼蜜、酥并髓,下诸药拌匀,或丸或散。

功能主治驻容颜。主

用法用量空心汤点服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御药院方》卷六:补真丹

药方名称补真丹

处方沉香1两,丁香1两,白豆蔻仁1两,檀香1两,肉豆蔻1两,肉苁蓉半两(酒浸1宿,焙干),牛膝半两(酒浸1宿,焙干),巴戟(去心)7钱,白术半两,香附子2两,缩砂仁1两,木香2两,乳香半两(别研),干山药7钱,穿山甲半两(炙黄),青皮(去白)2两,附子7钱(炮裂,去皮脐),补骨脂1两(炒),桂(去粗皮)1分,没药1两(别研),姜黄1两,茴香半两(微炒),甘草2两(炙黄),苍术3两(酒浸3日,取出焙,未干用青盐1两,炒黄,去盐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酒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接真养气,健脾益胃,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常服宽利胸膈,消进饮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80-10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鸡峰》卷十五:补真丹

药方名称补真丹

处方禹余粮4两,乌金石4两,龙骨2两,赤石脂2两,牡蛎2两,艾2两(醋煮1伏时),川乌头1两,防风1两,芎1两,吴茱萸半两,干姜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脏虚冷,崩中漏下,或月事频多,面色痿黄,四肢少力,脐腹(疒丂)刺,腰胯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酒或醋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五

《宣明论》卷十五:补真丹

药方名称补真丹

处方附子1两(煨),阳起石(火烧,酒淬)3钱,海马2钱,乳香3钱,雄黄(为衣)3钱,血竭3钱,石莲子(去壳皮心),黑锡(炒,去砂子)半两,石燕子(烧,以醋淬)1对,麝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兴阳固肾。主男子元脏虚冷。

用法用量方中石燕子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宣明论》卷十五

猜你喜欢

  • 栀子豉汤

    药方名称栀子豉汤处方栀子9克(劈)香豉4克(绵裹)功能主治清热除烦。治发汗吐下后,余热郁于胸膈,身热懊憹,虚烦不得眠,胸脘痞闷,按之软而不痛,嘈杂似饥,但不欲食,舌质红,苔微黄,脉数。用法用量以水40

  • 灰糖水

    药方名称灰糖水处方古石灰(老塔庙古城墙取)3钱。功能主治干霍乱。用法用量入冷水搅浑,澄清去滓,调入砂糖2钱服。摘录《仙拈集》卷一

  • 归芍杞菊地黄汤加味

    药方名称归芍杞菊地黄汤加味处方党参12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生地12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云苓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淮山12克,菊花12克,女贞子12克,杞子10克,夜明砂10克

  • 红花膏

    药方名称红花膏处方水红花科1捆(熬膏1碗),麝香3钱,阿魏3钱,血竭3钱,没药5钱,赤芍1两,当归1两。制法上为细末,入膏内搅匀,以青布摊。功能主治癖疾。用法用量贴患处。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

  • 三仁承气汤

    药方名称三仁承气汤处方大麻仁9克(炒香)松子仁9克(研透)小枳实4.5克(炒香)大腹皮6克 光杏仁9克(勿研)生川军3克(蜜炙)油木香1.5克猪胰(略炒)3克功能主治治胃燥脾约,波枯便闭。摘录《通俗伤

  • 金霜散

    药方名称金霜散别名杏仁散处方杏仁(去皮尖)3钱,雄黄1钱半,轻粉1钱(末)。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不痒恶疮。用法用量猪苦胆调敷。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黑灵散

    《博济》卷四:黑灵散药方名称黑灵散处方穿山甲半个,黑鲤鱼皮半个,小儿发半两,皂荚(不蛀者)3钱。制法上药同入于瓷瓶子内,用盐泥固济,先用文武火烧,次用大火煅之令赤热,放冷,取出研细。功能主治妇人远年血

  • 阳毒内消散

    药方名称阳毒内消散别名阳消药(《经验方》卷上)。处方麝香6克冰片6克白及12克姜黄12克 南星12克 甲片12克,樟冰1.2克轻粉9克胆矾9克铜绿12克 漂青黛6克制法上药各研极细末,分别称准,共研极

  • 防风苍术汤

    《杏苑》卷四:防风苍术汤药方名称防风苍术汤处方麻黄8分,防风1钱,苍术2钱,白术3钱。功能主治散风邪,健脾疏壅。主风壅肝木,损伤脾土,不能输布水湿,飧泄身热,脉弦腰重,微汗头疼。用法用量水煎熟,热服。

  • 蟾酥丸

    《玉机微义》卷十五引郭氏方:蟾酥丸药方名称蟾酥丸处方川乌莲花蕊朱砂各7.5克乳香没药各6克轻粉蟾酥各3克麝香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糊丸如豌豆大。功能主治主疔黄及一切恶疮。用法用量每服1丸,病重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