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藿香正气口服液

藿香正气口服液

药方名称藿香正气口服液

处方苍术160g陈皮160g厚朴(姜制)160g白芷240g茯苓240g大腹皮240g 生半夏160g甘草浸膏20g 广藿香油1.6ml紫苏叶油0.8ml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澄精液体;味辛、微甜。

炮制上十味,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取乙醇液备用;苍术陈皮白芷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大腹皮加水煎煮二次,滤过;茯苓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滤过;生半夏用水泡至透心后,另加干姜13.5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上述各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广藿香油、紫苏叶油及上述蒸馏液,混匀,加水使全量成2050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5.8~6.2,静置,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祛暑,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夏伤暑湿,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开结化痰汤

    药方名称开结化痰汤处方陈皮3克半夏(制)6克茯苓6克桔梗2.4克枳壳2.1克 贝母3克 瓜萎仁6克黄连1.5克黄芩6克栀子6克 苏子6克 桑皮9克朴消2.4克杏仁9克甘草2.4克制法上锉。功能主治治痰

  • 三味地黄酒

    药方名称三味地黄酒处方生地黄(切)100g 大豆(炒)200g牛蒡根(切)100g 酒2000ml炮制1. 将上述药材装入纱布袋内,放入干净的器皿中;2. 放入酒中浸泡,密封;3. 5日后开启,过滤后

  • 参黄汤

    《顾氏医径》卷五:参黄汤药方名称参黄汤处方人参、大黄、甘草、青皮。功能主治小儿积痢侵久,或愈而复发。摘录《顾氏医径》卷五《感证辑要》卷四:参黄汤药方名称参黄汤处方别直参1钱半,生锦纹1钱半。功能主治气

  • 地仙饮

    药方名称地仙饮别名地仙散处方地骨皮3钱,防风1钱5分,薄荷1钱,甘草1钱,乌梅肉8分。功能主治退热。主潮热。用法用量地仙散(《不居集》下集卷一)。摘录《玉案》卷三

  • 荆芥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散药方名称荆芥散处方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草乌头(炮.去皮.脐)、荆芥穗,各半两。石膏(研)一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鼻塞流涕

  • 定痛接骨紫金丹

    药方名称定痛接骨紫金丹别名定痛紫金丹处方麝香1钱半,没药1钱半,红娘子1钱半,乌药2钱半,地龙(去土)2钱半,川乌1两,草乌(炮)1两,五灵脂(去皮)半两,木鳖子(去壳)半两,茴香2钱半,黑牵牛(生用

  • 硫麦丸

    药方名称硫麦丸处方硫黄1两(炒),荞麦面1两(炒),牡蛎7钱。制法上为丸。功能主治妇人白带。用法用量空心以酒送下。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 黄连芍药汤

    《治痘全书》卷十四:黄连芍药汤药方名称黄连芍药汤处方黄连、芍药、猪苓、泽泻、白茯苓、白术、甘草。功能主治痘中下痢红多者,及先吐后泻。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嵩崖尊生》卷九:黄连芍药汤药方名称黄连芍药汤

  • 人参固肌汤

    药方名称人参固肌汤处方黄耆(蜜、酒炙)人参甘草(炙)当归白术茯苓枣仁 忍冬连翘功能主治治痘疮表虚,斑烂不能收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 桂苓甘味合附子都气丸

    药方名称桂苓甘味合附子都气丸处方桂枝8分,云苓3钱,炙甘草5分,五味子5分,生白术5钱,制半夏2钱,炙远志1钱,炒补骨脂5钱,熟附块5钱,怀山药3钱,大熟地(炒松)3钱,合桃肉2枚。功能主治温化痰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