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藜芦膏

藜芦膏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黄连雄黄黄芩松脂各90克 猪脂250克 矾石150克

制法上药七味,研末,煎令调和。

功能主治治小儿一切头疮,以及蜗疮,癣疮、湿疮,久而瘙痒不生痂者。

用法用量先以赤龙皮(槲木皮)、天麻汤洗,再涂傅药膏。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三六: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去芦头)1两半,石硫黄(研)半两,猪牙皂荚半两,乳香半两(研),附子1分,杏仁(去皮,研)3两,腻粉1分,巴豆(去壳,研)半分,猪胆2枚,酥2两,白矾(研)1分,猪脂5两。

制法上为末,先熬脂、酥、胆汁令沸,即下诸药末,搅匀,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疮疥。

用法用量每日3次涂摩。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千金》卷五: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3两,黄连3两,雄黄3两,黄芩3两,松脂3两,猪脂半斤,矾石5两。

制法上为末,煎令调和。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头疮,久即疽痒,不生痂,赤色肿有尖头者;瘑癣;浅疮经年搔成痒孔者。

用法用量先以赤龙皮(槲木皮是也)、天麻汤洗讫,敷之。

摘录《千金》卷五

《圣惠》卷六十五: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2两(去芦头),白矾2两(烧灰,细研),雄黄2两(细研),苦参2两(锉)。

制法先捣藜芦苦参为散,入猪脂1斤相和,煎十余沸,绵滤去滓,次入松脂、雄黄白矾等末,搅令匀,待冷,收于瓷盒中。

功能主治诸瘑疮,经久则生虫。

用法用量旋取涂之,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外科大成》卷二: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1两,苦参1两,猪脂半斤。

制法浸7日,煎10数沸,去渣,入松香1两化,离火,入雄黄末、枯矾末各1两,搅匀。

功能主治瘑疮痒痛,黄水浸淫。

用法用量涂之,以愈为度。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圣惠》卷六十:藜芦膏

药方名称藜芦膏

处方藜芦半两(去芦头),川大黄半两(锉碎),黄连半两(去须,微炒),楝子14枚(捣碎),巴豆3枚(去皮心,研碎),桃仁14枚(汤浸,去皮尖双仁)。

功能主治痔疾,肛边生鼠乳。

用法用量上药以猪脂5合,煎20-30沸,绵滤去滓,放冷。以涂痔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

猜你喜欢

  • 玉池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玉池散药方名称玉池散处方当归(去芦)、伞本地骨皮、防风、白芷、槐花(炒)、川芎、甘草(炙)、升麻、细辛(去苗),各等分。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风蛀牙痛,肿痒动摇,牙

  • 延附汤

    药方名称延附汤处方延胡索(炒,去皮)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木香(不见火)15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七疝,气滞血郁,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便秘。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7片

  • 神效散

    《圣济总录》卷一○九:神效散药方名称神效散处方石决明黄连(去须)密蒙花各30克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治眼病时见黑花,羞明,经年不愈。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及临卧时用熟水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

  • 降压茶

    药方名称降压茶处方萝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制法将上四味开水冲泡代茶。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活血化淤,生津止喝。此茶久饮可降低血脂降低血压,并可防治冠心病。用法用量不拘量,代茶饮。摘录《经验

  • 朱雀丸

    药方名称朱雀丸处方茯神60克(去皮)沉香15克制法上药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治心火不降,肾水不开,心神不定,恍惚不乐,事多健忘,心悸怔忡。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人参汤下。摘录《百一选

  • 赤葵汤

    药方名称赤葵汤处方赤茯苓、冬葵子、石韦、川泽泻、大白术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便微痛渐难,欲出不出,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7分,温服。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四

  • 鳖甲导经丸

    药方名称鳖甲导经丸处方鳖甲、煎膏4两,当归3两,川芎1两,赤芍2两,白芍4两,生地4两,琥珀屑1两,熟地6两,麦冬3两,白术4两,茯神2两,枣仁3两,丹皮3两,阿胶2两,白薇1两,玉竹2两,红花1两5

  • 进食丸

    《卫生总微》卷十:进食丸药方名称进食丸处方木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当归(去须,洗,焙)半两,代赭石(火煅、醋淬不计遍数,以易碎为度,别研)半两,朱砂(研,飞)半两,巴豆霜1分。制法上为末,糊

  • 白虎骨酒

    药方名称白虎骨酒处方虎骨2两,怀牛膝1两3钱,木瓜1两,蚕沙1两,没药6钱,海藤6钱,桂楠1两3钱,年健8钱,地枫8钱,赤术8钱,西花1两,桂枝6钱,当归8钱,川断6钱,防风7钱,白花蛇1两3钱,鹿胶

  • 瓜蒌煎

    《鸡峰》卷七:瓜蒌煎药方名称瓜蒌煎处方瓜蒌2两,茯神1两,石斛1两,人参1两,肉灰蓉1两,甘草半两,黄连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半两,丹参半两,知母1两,胡麻1两,地骨皮2两,葳蕤2两,蜜5合,生地黄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