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荡寒汤

荡寒汤

石室秘录》卷六:荡寒汤

药方名称荡寒汤

处方白术3两,肉桂3钱,丁香1钱,吴茱萸1钱。

功能主治伤寒直中少阴肾经,畏寒,腹痛作呕,手足厥逆,有手足俱青,甚则筋青囊缩。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阴消阳回。

各家论述此方妙在独用白术3两,则腰脐之气大利;又得肉桂,以温热其命门之火;丁香吴茱萸止呕逆而反厥逆,则明寒之邪,何处潜藏,故1剂而回春也。

摘录石室秘录》卷六

医学集成》卷二:荡寒汤

药方名称荡寒汤

处方焦术2两,人参5钱,附子4钱,良姜3钱。

功能主治寒中少阴,手足青黑。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猜你喜欢

  • 不二散

    《袖珍》卷一:不二散药方名称不二散处方人言1两(为末),飞面4两(与人言用水和软饼,锅内焙干为末),白扁豆末2两,细茶末2两。制法上同和匀。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小半钱,已前半日,用温茶调下,再用

  • 活血润燥生津饮

    药方名称活血润燥生津饮别名生津散处方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瓜蒌仁、麻子仁、甘草、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天花粉各等分。功能主治活血,润燥,生津。主燥渴。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 磁石汤

    《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磁石汤药方名称磁石汤处方磁石5两(碎,绵裹),茯苓3两,大青3两,人参3两,白术3两,菖蒲3两,芍药3两,竹叶(切)1升,赤石脂2两(绵裹)。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心劳热。心主

  • 韭根汁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卫生总微》卷十四:韭根汁药方名称韭根汁处方韭根汁、猪脂。功能主治少小腹胀满。用法用量上煎,细细服之。摘录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卫生总微》卷十四《圣济总录》卷一七四:韭根汁药方

  • 牡丹丸

    药方名称牡丹丸别名消坚丸(《百一选方》卷十五)。处方川乌头(炮令焦黑,去皮、尖)牡丹皮120克 桂心150克桃仁(炒,去皮、尖)150克(别研)制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散寒化瘀。

  • 通草汤

    药方名称通草汤别名通草散(《济阴纲目》卷十四)、立效散(《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处方通草2克瞿麦柴胡花粉桔梗木通青皮赤芍白芷连翘甘草各1.5克功能主治治年少初产,外感风热,乳房虽胀,乳汁不通者。(

  • 沉香饮子

    《中藏经》:沉香饮子药方名称沉香饮子别名沉香饮处方沉香、木香、羌活、独活、人参、桑白皮(微炙黄)、白茯苓、紫苏叶各等分。制法上(口父)咀,为粗末。功能主治升降阴阳。主痞气。用法用量沉香饮(《中国医学大

  • 调元益胃饮子

    药方名称调元益胃饮子处方川芎炭1钱,炒当归3钱,炮姜1钱,淡附子2钱,苍术炭8分,清炙耆3钱,姜半夏1钱5分,川连(吴萸8分拌炒)1钱,琥珀6分,泽兰1钱,茺蔚子(炒)3钱,车前(炒)1钱,广木香(煨

  • 养心汤

    《仁斋直指》卷十一:养心汤药方名称养心汤处方黄耆(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当归川芎各15克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柏子仁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人参各7.5克甘草(炙)12克制法上为粗末。

  • 搽黄药粉

    药方名称搽黄药粉处方栀子1两,雄黄4钱,朱砂4钱,轻粉4钱。制法上药细研。功能主治驱风止痒,剥脱上皮。主神经性皮炎(干癣),慢性湿疹(顽湿疡)。用法用量用黄瓜蒂、茄子皮或生姜片蘸药外搽;或配成10%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