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芦根散

芦根散

《圣惠》卷五十: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木通半两(锉),射干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噎不下食,心胸烦闷,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六十八: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蓝叶1两,不灰木2两(以牛粪烧),紫檀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卒中毒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蓝汁调下,粥饮调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圣惠》卷十八: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2两(锉),地骨皮1两,茅根1两(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芩1两,川升麻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口干,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五十三: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半(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百合3分,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3分(锉),黄耆3分(锉),赤茯苓2分,黄芩3分,葛根3分(锉),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暴渴饮水多,或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0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七十四: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半夏2两(汤浸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7-8月,伤寒烦热,心胸妨闷,咳嗽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三十一: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2两(锉),赤茯苓2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麦门冬1两(去心),子芩3分,地骨皮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手足烦热,多渴,或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三十一: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2两(锉),赤茯苓1两,知母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芩3分,地骨皮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栝楼根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手足烦热,多渴,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四十七: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半(锉),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麦门冬半两(去心),木瓜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心烦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频频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六十二: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连翘1两,玄参1两,射干1两,川升麻1两,栀子仁1两,赤芍药1两,羚羊角屑1两,寒水石2两,甘草3分(生,锉),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痈疖,身体烦躁,热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惠》卷五十三: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芩3分,桑根白皮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烦躁,体热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五: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茯神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壅热,呕哕不能下食,心神烦乱。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八十三: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黄耆(锉)半两,知母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壮热,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竹叶7片,粟米10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八十四: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竹茹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小儿时气,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分,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普济方》卷三五三。为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三“芦根饮”之异名: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三。为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六三“芦根饮”之异名

《圣惠》卷十五: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2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栝楼根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茹1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五: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握(锉),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2两(去芦头),桔梗1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心胸妨闷,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七十五: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1两半(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呕逆,烦闷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小麦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八十三:芦根散

药方名称芦根散

处方芦根(锉)半两,茅根(锉)半两,赤茯苓半两,黄芩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胃中热,烦闷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小麦50粒,糯米50粒,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猜你喜欢

  • 沉香羊肉丹

    药方名称沉香羊肉丹处方羊肉1斤(去筋膜),葱白1握,陈皮1两,青盐5钱,破故纸(炒)、远志、生地黄、花椒5钱(去目合口者,用好酒煮糊,加葱白等再煮羊肉),牛膝1两,干地黄1两,木香1两,韭子1两,菖蒲

  • 黄耆建中汤

    《金匮要略》卷上:黄耆建中汤药方名称黄耆建中汤别名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处方黄耆4.5克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 芍药18克生姜9克 胶饴30克功能主治温中补气,

  • 扶危散

    《疡科选粹》卷七:扶危散药方名称扶危散处方儿胎发(炒)、新香附、野菊花。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功能主治疯狗咬。用法用量酒调尽醉而愈。摘录《疡科选粹》卷七方出《医学入门》卷八,名见《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

  • 固胎芩术散

    药方名称固胎芩术散处方黄芩(条实者,酒浸,炒)1两,白术(壁土炒,去土)1两,砂仁(炒)3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安胎。主用法用量每服3-5匙,清米汤送下。摘录《医学正印》

  • 车莲饮

    药方名称车莲饮处方旱莲草、车前草。功能主治溺血。用法用量捣汁,各半茶钟,和匀,空心温服。摘录《仙拈集》卷二

  • 牛黄生犀圆

    药方名称牛黄生犀圆处方黄丹(研)、雄黄(研.飞)、腻粉(研)、羚羊角(镑),各五两。铅水银(与铅同结沙子)、朱砂(研.飞)、龙齿(研.飞),各十两。天麻(去苗)、牙硝(研)、半夏(白矾制),各二十两。

  • 地柏散

    药方名称地柏散处方地柏半两(炙令黄色),玄参3分,川升麻1两,牛蒡子1两(微炒),犀角屑1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瘰疬经数年不愈。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温水调下。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 秦艽鳖甲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秦艽鳖甲散药方名称秦艽鳖甲散处方荆芥(去梗)、贝母(去心)、天仙藤、前胡(去芦)、青皮(去白)、柴胡(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秦艽(去芦.洗)、鳖甲(去裙

  • 固本泻火汤

    药方名称固本泻火汤处方生牡蛎5钱,生龙骨5钱,当归3钱,川芎2钱,白芍4钱,生地1两,生龟版4钱,金银花6钱,玄参3钱,知母3钱,寸冬3钱,黄连2钱,生甘草1钱,羚羊角5分。功能主治萤星满目症(玻璃体

  • 骨填煎

    药方名称骨填煎处方茯苓3两,菟丝子3两,山茱萸3两,当归3两,牛膝3两,附子3两,五味子3两,巴戟天3两,麦门冬3两,石膏3两,石韦4两,人参4两,桂心4两,苁蓉4两,大豆卷1升,天门冬5两。制法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