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艾叶煎丸

艾叶煎丸

《圣惠》卷二十八:艾叶煎丸

药方名称艾叶煎丸

处方艾叶4两(微炒),白头翁1两。

制法上为末,用米醋3升,先熬药末一半成膏,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脐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劳后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圣济总录》卷九十:艾叶煎丸

药方名称艾叶煎丸

处方艾叶(炒)4两,当归(切,焙)1两,干姜(炮)1两。

制法右为末,用米醋3升,入药末一半,熬成煎,后入余药末相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劳,心腹疼痛,或时泄痢;兼治妇人下经冷,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猜你喜欢

  • 麻豆汤

    药方名称麻豆汤处方大麻2升(熬研),乌豆1斗(以水4斗,煮取汁1斗半,去豆),桑白皮(切)5升。功能主治遍身肿,小便涩者。用法用量上以豆汁纳药,煮取6升,每服1升,每日2次,3日令尽。摘录《千金翼》卷

  • 赤车使者酒

    药方名称赤车使者酒处方赤车使者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1两,细辛(去苗叶)1两,人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5枚。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

  • 六柱散

    药方名称六柱散处方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熟附子半两,南木香半两,肉豆蔻半两,白术半两。功能主治小儿吐痢泄泻,胃虚脾慢,手足俱冷,六脉沉微。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

  • 参归降子汤

    药方名称参归降子汤处方当归、人参、川芎、牛膝、红花、柞木枝。功能主治调气活血,开交骨。主临产交骨不开,儿到产门,竟不能下者。摘录《顾氏医经》卷四

  • 鲫鱼散

    《万氏家抄方》卷三:鲫鱼散药方名称鲫鱼散处方鲫鱼1个(破开,去肠,入白矾令满,瓦上烧存性)。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痔漏久不愈。用法用量用鸡毛卷药敷之。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三《杨氏家藏方》卷十三:鲫鱼散药

  • 上马丸

    药方名称上马丸处方川乌(炮)、木香(不见火),各半两。龙骨(酥炙)、牛膝、杜仲、木瓜、当归(酒浸)、败龟板(酥炙)、自然铜(醋淬)、黄蓍(蜜炙)、白术,各一两。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

  • 乱发灰膏

    药方名称乱发灰膏处方乱发灰1分,蛇蜕灰1分,猪脂1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湿瘑疮,积年不愈,四边肉青起。用法用量以脂调如糊,先用曲末1升、石灰汤2升,搅和令匀,洗疮了,涂敷疮上,每日3-5次。摘录《

  • 加减理中丸

    药方名称加减理中丸处方半夏(汤炮7次)1两,白术(麦麸炒)1两,干生姜1两,梓朴(锉,姜制炒)1两,附子(去皮脐,姜煮)1两,人参(去芦)1两,荜拔半两,丁香半两(不见火)。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

  • 干漆汤

    《千金》卷四:干漆汤药方名称干漆汤处方干漆1两,萎蕤1两,芍药1两,细辛1两,甘草1两,附子1两,当归2两,桂心2两,芒消2两,黄芩2两,大黄3两,吴茱萸1升。功能主治月水不通,小腹坚痛不得近。用法用

  • 六郁汤

    《医学正传》卷二:六郁汤药方名称六郁汤处方陈皮,(去白)3克半夏(汤泡七次)苍术(米泔浸)抚芎各3克 赤茯苓栀子(炒)各2.1克香附6克甘草(炙)1.5克砂仁(研细)1.5克功能主治治诸郁。用法用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