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附子散

白附子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炮)1两,续断1两,防风(去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打扑内损及坠马伤。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童便和热酒1盏调下,并3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圣惠》卷十: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半两,附子半两,天南星1分,天麻半两,半夏半两,乌头半两,朱砂1分(细研),干蝎1分,麻黄半两(去根节)。

制法上药生为细散,入研了朱砂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头痛项强。身体壮热,服诸药不得汗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良久,以热葱豉粥饮投之,当便汗出。

摘录《圣惠》卷十

《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2两,青木香2两,由跋2两,麝香2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面靤痒肿。

用法用量以水和,涂面。

摘录《外台》卷三十二引《古今录验》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6铢,知母6铢,细辛6铢,芎藭12铢,高良姜12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龋齿及虫痛;口气。

用法用量以绵裹少许着齿上,有汁吐出,1日2度含之。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石壁经》: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3分,朱砂3分,全蝎分半,黑附子(炮)半两,雄黄半两,羌活半两,石膏7钱半,麻黄(去节)1两,脑、麝(随意入,别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夹惊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字,薄荷、腊茶汤调服,如热再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石壁经》

《鸡峰》卷十八: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别名白附散

处方麻黄(不去节)半两,乌头半两,天南星半两,干姜1分,蝎5个,白附子1两,朱砂1分(研),麝香1分(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寒留于骨髓,脑逆,头痛连齿,时发时止,连年不已;风寒客于头中,偏痛无时,久久牵引两目,遂至失眠。

用法用量白附散(《准绳·类方》卷四引《本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附子气味辛甘大热,入足阳明;麻黄气味辛温,入足太阳;川乌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南星气味苦辛温,直入手、足太阴;全蝎气味甘平,入足厥阴,最能行走入络;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朱砂气味苦温,入心;麝香气味辛香,入手足少阴,能引药入络。此因客邪入于头中,偏痛无时,以致失明,非辛香温热能行之药不能搜逐其邪,非温散之药不能送邪达外;外内清平,其病焉有不去者乎?

摘录《鸡峰》卷十八

《理瀹》: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8两,大黄4两,川乌2两,草乌8钱,羌活2两,防风2两,半夏2两,南星2两,天麻2两,白芷2两,细辛2两,麻黄2两,马前子2两,当归尾2两,白芍2两,川芎2两,生地2两,苏木2两,红花2两,骨碎补2两,灵仙2两,续断2两,延胡2两,灵脂2两,刘寄奴2两,五倍子2两,降香2两,儿茶2两,黄丹2两,石膏(以上皆生晒)2两,松香(去油)2两,乳香(去油)2两,没药(去油)2两,雄黄1两,轻粉3钱,龙骨(杵)7钱,象皮7钱,生龟版7钱,蝉蜕身5钱,蛇蜕5钱,山甲5钱,朱砂5钱,芸香5钱,官桂(锉)5钱,发灰5钱(共末),血竭3两(单研,在后和入),酌加冰、麝。

功能主治跌打各伤。

用法用量以少许掺散阴膏贴;如破者干掺;肿者用葱汁和醋调敷。

摘录《理瀹》

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生用)1分,莽草1分,细辛1分,芎藭1分,高良姜1分(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龋齿疼痛。

用法用量以绵裹少许,着龋上,有汁勿咽。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准绳·疡医》卷三: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密陀僧茯苓白芷、定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面上热疮似癣,或生赤黑斑点。

用法用量先用萝卜煎汤洗面净,后用羊乳调,至夜敷患处,次早洗去。

摘录《准绳·疡医》卷三

圣济总录》卷十五: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生用)1两,白术1两,天麻1两,白芷1两,防风(去叉)半两,芦荟半两,丹砂(研)1分,龙脑(研)少许,麝香(研)少许。

制法上药先将白附子等捣罗为末,次将丹砂等研细,同前件药末拌匀,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风邪循风府上至脑户,为脑风头痛。

用法用量早、晚每服1钱匕、用薄荷汁少许、温酒1盏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百一》卷三: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半两(炮),天南星半两(炮),黑附子(炮,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止吐化涎。主大人、小儿虚风呵欠。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5片,慢火煎6分,不拘时候服。小儿1钱,水1盏,加生姜3片,慢火煎,不住手搅匀,至小半盏,分3服。

摘录《百一》卷三

《永类钤方》卷十一: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别名附子

处方荆芥穗4两,菊花3两,防风3两,木贼(去节)3两,白附子3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粉草(炙)1两,制苍术半两,人参半两,羌活半两。

功能主治发散初起黑花,昏蒙内障。

用法用量附子汤(《审视瑶函》卷五)。方中白附子原脱,据《准绳·类方》补。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一

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白附子散

药方名称白附子散

处方附子1两,木香半两,由跋半两,麝香1分(细研),细辛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及酒渣疱痒发歇。

用法用量方中由跋,《普济方》作,“细辛”。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七

猜你喜欢

  • 开邪散

    药方名称开邪散处方白术5钱,茯苓5钱,前胡1钱,柴胡1钱,甘草5分,猪苓2钱,人参1钱,青皮1钱,枳壳1钱,白豆蔻3分,山楂1钱,半夏1钱。功能主治健脾胃之土,散太阳之邪,消痰化食。主发疟先腰痛头疼且

  • 姜蜜饮

    药方名称姜蜜饮处方生姜半两(取自然汁),白蜜1合,糯米半合(淘净细研)。功能主治胃中实热,吐逆心烦,不下食饮。用法用量和匀,入新汲水1盏调开,分2服,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 碧霞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碧霞丹药方名称碧霞丹处方石绿(研.九度飞)十两,附子尖、乌头尖、蝎梢,各七十个。炮制上将三味为末,入石绿令匀,面糊为圆,如鸡头大。功能主治治卒中急风,眩运僵仆,痰涎

  • 金旋散

    药方名称金旋散处方白附子(炮)、木香、肉豆蔻(去皮)、猪牙皂角(去皮,生)、桔梗、吴茱萸(麸炒)、肉桂(取心)、大黄(生)、川芎(净)、知母、白茯苓、当归、槟榔2个(一个生,一个熟)、巴豆(去皮,日日

  • 烂弦散

    药方名称烂弦散处方炉甘石1两,黄连1钱,黄柏1钱,蔓荆子1钱,菊花1钱。制法将上药熬水冲甘石,澄清,干后以艾叶70个熏之,装瓶内。功能主治烂弦风,红眼眶。用法用量香油调搽,抹眼患处。注意翳障眼忌用。摘

  • 顽癣浮萍丸

    药方名称顽癣浮萍丸处方紫背浮萍苍术苍耳草各60克苦参120克黄芩僵蚕各30克钩藤45克 稀莶草60克(酒蒸)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顽癣。用法用量每服6克,白汤送下。

  • 安嘈汤

    药方名称安嘈汤处方栀仁、川连(炒)、苍术、陈皮、法半夏、香附、甘草。功能主治痰因火动,嘈杂不宁。用法用量水煎服。若久不愈,加当归、山药。摘录《医钞类编》卷十

  • 地榆水

    药方名称地榆水处方地榆31g。制法加水2碗,煎成半碗,功能主治急性湿疹,湿润糜烂,流水淋漓。用法用量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防风黄连汤

    药方名称防风黄连汤处方黄连半两,大黄半两,防风半两,远志半两,茯神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伤寒后,心风狂妄者。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3盏,煎服。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 加味三圣丸

    《方症会要》卷二:加味三圣丸药方名称加味三圣丸处方白术2两,川连1两,陈皮7钱,半夏曲7钱,白芍7钱。制法上为末,老米糊为丸。功能主治嘈杂吞酸痞满。用法用量口服。摘录《方症会要》卷二《慈禧光绪医方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