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石英散

白石英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白石英散

药方名称白石英散

处方白石英(研)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泽泻1两,韭子(炒)1两,白粳米(淘)5合。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便白淫。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圣惠》卷六:白石英散

药方名称白石英散

处方白石英1两(细研如粉),钟乳粉1两,款冬花2两,桂心1两,天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紫菀1两(洗去苗土),人参1两半(去芦头),五味子2两,白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不足,烦满喘嗽,气逆上冲,唾血;或自惊恐,皮毛自起;或呕逆歌哭,心烦不定,耳中虚鸣如风雨,面色常白。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糯米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千金》卷十七:白石英散

药方名称白石英散

处方炼成白石英10两(白石英无多少,以锤子砧上细硗,向明选去黡翳色暗黑黄赤者,惟取白净者为佳,捣,绢下之,瓷器中研令极细熟,以生绢袋于铜器中水飞之,如作粉法,如此3度,研讫澄之,渐渐去水,水尽至石英,晒得干,看上有粗恶不净者去之,取中央好者,在下有恶者亦去之,更研堪用者,使熟白绢袋子盛,着瓷碗中,以瓷碗盖之,于3斗米下蒸之,饭熟讫出,取悬之使干,更以瓷器中研之为成),石斛6分,苁蓉各6分,茯苓1两,泽泻1两,橘皮1两,菟丝子3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总于瓷器中研令相得,重筛之。

功能主治补五劳七伤,明目,利小便。主五劳七伤及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下,1日2次,不得过之。

注意忌猪、鱼、鹅、鸭、蒜、冷、酢、滑。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肺气虚寒已极,必须白石英为君,佐以苁蓉、菟丝引领虚阳归宿下元、不使上浮喘满。其余石斛泽泻茯苓橘皮,通解石英之性耳。

摘录《千金》卷十七

《鸡峰》卷十一:白石英散

药方名称白石英散

处方白石英1两,五味子1两,麦门冬3分,干姜半两,白茯苓1两,附子1两,甘草半两,桂1两,阿胶1两,人参1两,陈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肺。主肺气虚,恶寒,咳嗽,鼻有清涕,息气微,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一

猜你喜欢

  • 蒺藜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蒺藜汤药方名称蒺藜汤处方蒺藜子(炒,去角)附子(炮裂,去皮、脐)山栀子仁各30克制法上三味,哎咀如麻豆。功能主治治阴疝,牵引小腹作痛,小便不利,手足逆冷,或腹胁闷痛。用法用量每服

  • 黄连枳壳汤

    《古今医统》卷三十六引《质疑方》:黄连枳壳汤药方名称黄连枳壳汤处方川黄连3克枳壳2.4克当归2.4克白芍药3克茯苓泽泻青皮槟榔各2.1克木香1.5克(磨汁入)甘草1.2克制法上药哎咀,作一服。功能主治

  • 姜蜜汤

    《千金》卷十八:姜蜜汤药方名称姜蜜汤处方生姜汁5合,白蜜3合,黄连3两。功能主治湿(匿虫)。用法用量上以水2升,别煮黄连取1升,去滓,纳姜、蜜,更煎取1升2合,5岁儿平旦空腹服4合,1日2次。各家论述

  • 辰砂汤

    药方名称辰砂汤处方白芍药1钱,人参1钱,甘草(炙)1钱,茯苓1钱半,朱砂5分,石莲肉5钱。制法上为末,次入朱砂研匀。功能主治退虚热,和胃进饮食。主心惊邪热。用法用量每服5分,薄荷汤调下。摘录《丹溪心法

  • 宣化饮

    药方名称宣化饮处方新会皮大腹皮炒麦芽前胡各4.5克 炒萝卜子9克 小青皮3克功能主治消食理气。治痧症因于食积者。用法用量先用小山楂30克,煎汤代水,以此煎药,去滓,稍温服。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 化滞和中汤

    药方名称化滞和中汤处方白术1钱半,枳实(麸炒)1钱,半夏(汤泡)1钱,陈皮1钱,黄连(炒)1钱,茯苓1钱,厚朴(姜汁炒)8分,神曲(炒)8分,麦芽(炒)8分,山楂8分,砂仁7分,甘草3分。制法上作1服

  • 清宁散

    药方名称清宁散处方桑白皮(炒)葶苈

  • 解热镇静锭

    药方名称解热镇静锭处方陈京墨2两,儿茶1两,川黄连1两,胡黄连1两,冰片6分,麝香5分,熊胆2钱,西牛黄5分。功能主治风热痰壅,口眼歪邪,牙疳喉痹,霍乱疟痢,血热便血,臁疮肿毒,及疔毒攻心。用法用量取

  • 育阴煎加味

    药方名称育阴煎加味处方生地15克,玄参9克,寸冬9克,石膏45克,知母9克,丹皮9克,赤芍9克,蒲公英30克,黄芩9克,白芷9克,怀牛膝9克,大黄9克。功能主治滋肾阴清胃火。主肾衰精乏,胃热蕴蒸。用法

  • 土萆薢汤

    药方名称土萆薢汤处方土萆薢(即土茯苓)60~90克功能主治治杨梅疮,瘰疬,咽喉恶疮,痈漏溃烂,筋骨拘挛疼痛。用法用量上药以水600毫升,煎取400毫升,不拘时候,徐徐服之。若患久或服攻击之剂致伤脾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