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

伤寒论》:甘草干姜汤

药方名称甘草干姜汤

别名干姜甘草汤(《妇人大全良方》卷七)。

处方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直指》卷二十六:甘草干姜汤

药方名称甘草干姜汤

别名二神汤

处方甘草(炙)、川白姜(炮)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原,无以收约其血。

用法用量二神汤(《朱氏集验方》卷七)。

摘录《直指》卷二十六

《疝气证治论》:甘草干姜汤

药方名称甘草干姜汤

处方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功能主治诸疝泄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疝气证治论》

猜你喜欢

  • 山药茯苓包子

    药方名称山药茯苓包子处方山药粉100克茯苓粉100克 面粉200克 白糖300克 猪油 青丝 红丝适量制法将山药粉、茯苓粉置大碗中,加冷水适量浸成糊状,移火上蒸30分钟,取出调面粉和好,发酵调碱制成软

  • 参附三白汤

    药方名称参附三白汤处方老东参1钱半,生白术1钱半,白茯苓1钱半,灼白芍1钱半,黑附块1钱,清炙草8分,生姜两片,大红枣2个。功能主治阴证发斑。内伤脾阳,阳为阴逼者,斑点隐隐而稀,色多淡红,或夹淡灰,或

  • 金钗石斛丸

    药方名称金钗石斛丸别名茴香乌药丸、石斛丸处方川椒(去目,微炒出汗)4两,胡芦巴(炒)4两,巴戟天(去心)4两,地龙(去土,炒)4两,苍术(去浮皮)16两,乌药16两,川乌头(炮,去皮脐)8两,羌活(去

  • 灵宝救苦丹

    药方名称灵宝救苦丹处方麝香5分,番蟾酥(酒化)5分,真狗宝5分,西牛黄5分,廉珍珠3分,梅冰片2分,明硼砂5分,草河车1钱,真熊胆3分,真山上百草霜1钱(如无,用陈京墨代),真血竭5分,去油乳香5分,

  • 疥疮搽药

    药方名称疥疮搽药处方白薇3钱,白芷2钱,炒花椒2钱,细茶叶2钱,寒水石2钱,大黄5钱,明矾5钱,蛇床子1钱,雄黄1钱,百部2钱,潮脑1钱。制法上为细末,用生腊猪油和匀捣烂。功能主治疥疮。用法用量擦之。

  • 茴香子散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茴香子散药方名称茴香子散处方茴香子(炒)、马蔺花(炒)、葶苈(纸上炒)各等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小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温酒调下。以通为度。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 练花粉

    药方名称练花粉处方川芎1两,藁本1两,练花1两,丁香2两,英粉半升。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固阳气,御风寒雾湿,止痱子、风疹瘙痒。主用法用量粉身以止汗。摘录《鸡峰》卷四

  • 防粘连汤

    药方名称防粘连汤处方乌药12克,川楝子12克,厚朴9克,元胡9克,当归12克,赤芍9克,枳壳9克,炒莱菔子12克,大黄15克(后下),芒硝6克(冲服)。功能主治理气活血,通腑散结。主阳明腑实,气机痞塞

  • 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

    药方名称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处方柴胡2两16钱,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生姜1两(切),半夏1合(洗),大枣4枚(擘),芒消2两。功能主治伤寒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而微利,服柴胡

  • 肝炎Ⅲ号冲剂

    药方名称肝炎Ⅲ号冲剂拼音ganyan3haochongji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苍术10克,厚朴6克,橘皮5克,枳壳10克,大腹皮10克,木香6克,茵陈15克,焦三仙各10克。功能主治健脾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