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饮汤

理饮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饮汤

药方名称理饮汤

处方于术12克干姜15克桂枝尖6克 炙甘草6克茯苓片6克 生杭芍6克橘红4.5克 川厚朴4.5克

功能主治治心肺阳虚,脾湿不开,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酸敛,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旭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衷中参西》上册:理饮汤

药方名称理饮汤

处方于术4钱,干姜5钱,桂枝尖2钱,炙甘草2钱,茯苓片2钱,生杭芍2钱,橘红1钱半,川厚朴1钱半。

功能主治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

注意诊其脉,确乎弦迟细弱者,方能投以此汤。

各家论述方中用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白术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用厚朴者,叶天士谓“厚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欲借温通之性,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也;用橘红者,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也。至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热药之上僣,若取其酸敛之性,可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临床应用1.痰饮:一妇人,年三十许,身形素丰,胸中痰涎郁结,若碍饮食,上焦时觉烦热,偶服礞石滚痰丸有效,遂日日服之,初则饮食加多,继则饮食渐减,后则一日不服,即不能进饮食,又久服之,竟分毫无效,日仅一餐,进食少许,犹不能消化,且时觉热气上腾,耳鸣欲聋,始疑药不对证,求愚诊治,其脉浮大,按之甚软。愚曰:此证心肺阳虚,脾胃气弱,为服苦寒攻泻之药太过,故病证脉象如斯也。拟治以理饮汤。病家谓,从前医者,少用桂、附即不能容受,恐难再用热药。愚曰,桂、附原非正治心肺脾胃之药,况又些些用之,病重药轻,宜其不受。若拙拟理饮汤,与此证针芥相投,服之必无他变。若畏此药,不敢轻服,单用干姜五钱试服亦可。病家依愚言,煎服干姜后,耳鸣即止,须臾觉胸次开通,继投以理饮汤,服数剂,心中亦觉凉甚,将干姜改用一两,又服二十余剂,病遂除根。

2.发搐:邑韩蕙圃医学传家,年四十有四,偶得奇疾。卧则常常发搐,旋发旋止,如发寒战之状,一呼吸之间即愈,即不发搐时,人偶以手抚之,又辄应手而发。自治不效,广求他医治疗皆不效。留连半载,病势浸增。后愚诊视,脉甚弦细,询其饮食甚少,知系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血虚不能荣筋,气虚不能充体,故发搐也。必发于卧时者,卧则气不顺也。人抚之而辄发者,气虚则畏人按也。授以理饮汤方,数剂,饮令加多,搐亦见愈。二十剂后,病不再发。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猜你喜欢

  • 导赤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导赤散药方名称导赤散处方生干地黄、木通、甘草(生),各等分。炮制上俰咀。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涩,脐下满痛。用法用量

  • 固元利关煎

    药方名称固元利关煎处方香附3钱,红花4分,制首乌5钱,炙黄耆1钱5分。功能主治阴阳久疟。用法用量白水煎,露1宿,清晨热服。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 润神散

    药方名称润神散处方人参黄耆甘草(炙)桔梗麦冬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治劳瘵气阴两虚,憎寒发热,口干咽燥,神疲烦躁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不拘时服。自汗,入淡竹

  • 绛矾丸

    《重订广温热沦》卷二:绛矾丸药方名称绛矾丸处方皂矾15克(面裹烧红)杜苍术15克 真川朴24克 广皮18克 炒焦甘草9克制法煮红枣肉为小丸,姜半夏粉30克为衣。功能主治治湿遏热伏,发为阴黄,黄而昏暗,

  • 七味散

    药方名称七味散处方黄连60克龙骨赤石脂厚朴各15克乌梅肉15克甘草7.5克阿胶22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久痢不愈。用法用量每服5克,小儿1克,日服二次,浆水送下。摘录《备急干金要方》卷十五

  • 生地栀子汤

    药方名称生地栀子汤处方生地黄、栀子、葛根、薄荷叶。功能主治心火上冲,衄血。用法用量加灯心为引,水煎服。摘录《麻科活人》卷三

  • 姜苏饮

    药方名称姜苏饮处方生姜、橘皮、苏叶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面青唇暗,振栗指冷,或皮肤粟生,或吐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许氏幼科七种·热辨》

  • 敛溃愈疡汤

    药方名称敛溃愈疡汤处方黄芪30克,白术20克,菟丝子30克,柴胡10克,白芨12克,三七粉3克(吞服),木香12克(面煨),白矾1.5克(吞服),乌贼骨30克,赤石脂24克(其中一半入汤剂,一半研粉吞

  • 九珍散

    《杨氏家藏方》卷八:九珍散药方名称九珍散处方细辛(去叶土)、射干、半夏(汤洗7次)、麻黄(去根节)、黄芩、白芍药、五味子、款冬花、甘草(炙)各等分。功能主治肺脏乘寒,咳嗽喘急,喉中有声。用法用量上(口

  • 加味补阴丸

    《伤寒全生集》卷四:加味补阴丸药方名称加味补阴丸处方熟地、生地、麦冬、五味、当归、川芎、白术、黄耆、黄柏、知母、白芍、山药、砂仁、茯神。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伤寒愈后,心血不足,阴虚发热,四肢无力,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