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牛黄膏

牛黄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牛黄膏

药方名称牛黄膏

处方蛤粉(研飞)二百两,牙硝(枯研)、朱砂(研飞),各十两;人参二十五两,雄黄(研飞)七十五两,龙脑(研)四两,甘草五十两,金箔银箔,各二百片(为衣);牛黄二两(别研)。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八钱作二十圆,以金箔银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惊化涎,凉膈镇心,祛邪热,止痰嗽。

用法用量一岁儿每服如绿豆大,薄荷温水化下,量岁数临时加减服之,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牛黄膏

药方名称牛黄膏

处方蛤粉(研飞)6千克 牙消(枯,研)朱砂(研,飞)各300克人参750克雄黄(研,飞)2.25千克 龙脑(研)120克甘草(爁)1.5千克金箔银箔各200片(为衣)牛黄60克(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54克作20丸,以金箔银箔为衣。

功能主治凉膈镇心,化痰止嗽。治小儿痰热内蕴,神昏惊痫,咳喘痰多。

用法用量每岁儿服1丸,食后用薄荷温水化下。

备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牛黄丸"。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牛黄膏

药方名称牛黄膏

处方雄黄小枣大(用独茎萝卜根水并醋共350毫升煮尽)甘草末 甜消各9克朱砂1.5克 龙脑3克寒水石(研细)15克

制法上药同研匀,蜜和为剂。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治小儿惊热。

用法用量每次半皂子大,食后用薄荷汤温化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牛黄膏

药方名称牛黄膏

处方牛黄7.5克朱砂郁金牡丹皮各9克 脑子甘草各3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治妇人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

用法用量新水化下。

备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牛黄丸"。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猜你喜欢

  • 黑子丸

    药方名称黑子丸处方黄蜡5钱,杏仁21粒,江子21粒,砂仁21粒。制法上三件香油灯上烧存性,熔蜡和匀,加乳香些少,丸如米大。功能主治痢疾腹痛。用法用量每服10余粒。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 大理气丸

    药方名称大理气丸处方牛膝2两,甘草2两,人参2两,茯苓2两,远志2两,恒山2两,苦参2两,丹参2两,沙参2两,龙胆2两,芍药2两,牡蒙2两,半夏2两,杏仁2两,紫菀2两,龙骨2两,天雄2两,附子2两,

  • 陷水散

    药方名称陷水散处方大戟15克当归陈皮各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水肿极甚,肿从脚起人腹,证候难忍。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临卧空腹时温服。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

  • 凉水丹

    药方名称凉水丹处方陈石灰、白麦面各等分。制法蒸热为丸。功能主治倒饱嘈杂,心胃疼痛,痰火症。用法用量大人每服3钱,小儿1钱5分,凉水送下。摘录《良朋汇集》卷一

  • 麻石抒阳汤

    药方名称麻石抒阳汤处方柴胡2钱,石膏2钱,白芍5钱,麻黄3分,陈皮3分,半夏1钱,茯苓3钱。功能主治春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小龙荟丸

    药方名称小龙荟丸处方当归草龙胆(酒洗)山栀(炒)黄连(炒)川芎各15克大黄(煨)15克芦荟9克木香3克制法上药为末,入麝香少许,粥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肝胆火盛之胁痛。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生姜汤

  • 调血汤

    药方名称调血汤处方当归、白芍、枳壳、陈皮、黄连、大黄、广香、甘草、车前。功能主治痢疾,赤白相杂者。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 大麦煎散

    药方名称大麦煎散处方九肋鳖甲1两半,银州柴胡1两,秦艽1两,木香半两,川乌头半两,干漆1两,干葛1两,石菖蒲1两,宣连1两,官桂半两,黑附子半两,石斛1两,沉香1两。制法上锉细,如豆大。功能主治劳气,

  • 化疠仙丹

    药方名称化疠仙丹处方玄参3两,苍术3两,苍耳子1两,蒲公英1两,桔梗3钱,金银花2两。功能主治湿热变化疠风,即大麻风。用法用量水煎,每日作1服。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五

  • 凤眼丹

    药方名称凤眼丹处方凤眼草(炒)半两,槐角子半两。制法上一处捣为丸,如花球大。功能主治肠风痔。用法用量以薄绵裹,于热坑茵上端坐。1昼夜效。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施圆端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