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附丸

椒附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川椒(去目,炒出汗)槟榔各15克陈皮(去白)牵牛(微炒)五味子石菖蒲干姜(炮)各30克

制法上八味,锉碎,以好米醋放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干,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吞下。妇人血海冷,用当归酒送下,泄泻,用饭饮送下,冷痢,用姜汤送下,赤痢,用甘草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重订严氏济生方》: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椒红(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龙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肠虚冷,小便频多;脾胃虚寒,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次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方):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半两,川椒(去目,炒出汗)半两,槟榔半两,陈皮(去白)1两,牵牛(微炒)1两,五味子1两,石菖蒲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锉,以好米醋于瓷器内用文武火煮令干,焙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壮气,温和五脏,暖补下元。主下经不足,内挟积冷,脐腹弦急,痛引腰背,四肢倦怠,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短气,夜多异梦,昼少精神,时有盗汗,小便滑数,遗沥白浊,脚膝缓弱,举动乏力,心腹胀满,不进饮食;妇人血海冷,泄泻,冷痢,赤痢;肾气亏乏,腰疼。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盐酒或盐汤空心食前吞下。妇人血海冷,当归酒送下;泄泻,饭饮送下;冷痢,姜汤送下;赤痢,甘草汤送下。

摘录《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方)

《得效》卷三: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绵附1个(12钱者),胡椒100粒。

制法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脐下极冷,腹痛楚异常,手足亦冷,不任冷水冷食,面黄肌瘦,按之痛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姜汤或盐汤空心吞下。

摘录《得效》卷三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两,桔梗(锉,炒)半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或心腹厥逆,不得气息,痛达背膂;或心下坚痛,手不可近;或脐下坚痛,得寒冷食辄剧;或胁下坚痛大如手;或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或女子月事不时。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或温酒送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巴戟天(去心)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芎?半两,当归(切,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疝疼痛,或上攻脐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夜卧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医方类聚》卷十引《济生》: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椒红(炒出汗)、桑螵蛸(酒炙)、龙骨(生用)、山茱萸(取肉)、附子(炮,去皮)、鹿茸(酒蒸,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寒之尿频,泄泻。小肠虚冷,小便频多。五更泄泻,久而重,其人虚甚。大便滑泻。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盐汤送下。

各家论述医方考》:虚者,肾精不足也;寒者,命门火衰也。肾主二便,肾脏虚寒,则不能禁固,故令大便滑泻。味厚为阴中之阴,故用山茱萸鹿茸以益肾家之阴;辛热为阳中之阳,故用椒红、附子以壮命门之火;味涩可以固脱,故用螵蛸、龙骨以治滑泻之脱。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济生》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及闭口者)4两(醋浸1宿取出,却用酒1升炒干,为末),白羯羊肾2对(切,焙干,为末),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青盐1两,巴戟天(去心)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干)1两,茴香子(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羊肾2对,去脂膜,细切,研如面,搜药末熟,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壮元阳。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盐汤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普济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胡椒、白姜、茴香、川附各等分,巴豆49粒。

制法上以巴豆去壳同炒,去巴豆,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椒附散”。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余居士选奇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一:椒附丸

药方名称椒附丸

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木香(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厥逆头痛,齿痛骨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临睡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猜你喜欢

  • 健步虎潜丸

    《伤科补要》卷三:健步虎潜丸药方名称健步虎潜丸处方龟胶(蛤粉炒成珠)鹿角胶(制同止)虎胫骨(酥油炙)何首乌(黑豆拌,蒸、晒各九次)川牛膝(酒洗,晒干)杜仲(姜汁炒断丝)锁阳威灵仙(酒洗)当归(洒洗,晒

  • 椒茱丸

    药方名称椒茱丸处方椒2两,吴茱萸4两。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心腹疼痛。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米饮或酒送下。摘录《鸡峰》卷十一

  • 回春丹

    药方名称回春丹别名小儿万病回春丹、万病回春丹、小儿回春丹处方川贝母1两,制白附子3钱,雄黄3钱,天竺黄1两,防风3钱,羌活3钱,天麻3钱,陈胆星2两,制僵蚕3钱,全蝎3钱(酒洗),蛇含石8钱(煅),朱

  • 煮黄丸

    药方名称煮黄丸别名煮雄丸(《脉因证治》卷上)。处方雄黄30克(另研)巴豆15克(生用,去皮,研烂)制法上二味,入白面60克,合和研匀,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泻结导滞。治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卒发

  • 犀角消毒饮

    药方名称犀角消毒饮处方犀角2.1克连翘鼠粘子各3克荆芥1.8克甘草防风各1.5克 忍冬4.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肌透疹。治痘疮发疔,胃热咽肿便秘。用法用量水煎服,不计时候。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 草灵丹

    《御药院方》卷六:草灵丹药方名称草灵丹处方生地黄1千克(细切,用酒5升夜浸昼晒,酒尽为度,焙干)鹿茸60克(酥炙黄,焙干,为末)肉苁蓉60克(酒浸七日,研为泥,焙干)牛膝30克(酒浸七日,焙干)桂心3

  • 戟香散

    药方名称戟香散处方大戟(炒)1两,木香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牵牛子5两(取细末)2两,大黄(锉,微炒)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芎?半两,陈曲(微炒)1分,诃黎勒皮1分,

  • 补脾解毒饮

    药方名称补脾解毒饮处方苡仁、当归、扁豆、僵蚕、黄芩、川贝母、陈皮、白芍(酒炒)、银花、甘草、牛蒡子。功能主治痘后元气虚弱,而有余毒,周身作肿,或兼腹胀而喘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幼科直言》卷一

  • 妇女止痛酒

    药方名称妇女止痛酒处方小红花1两,茶香根2两,刮金板5两,香附子2两,小血藤3两,月月红6两,对月草6两,茴香根2两,血当归3两,茜草根3两,女儿茶3两,益母草6两,三月记根3两。制法用干酒10斤,泡

  • 抵当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抵当汤药方名称抵当汤处方大黄(酒洗.一两)水蛭(十枚.炒.去子杵碎.用石灰炒紫黄色.去灰不用.只宜多炒为妙)虻虫(十枚.去翅足.炒)功能主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