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

别名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

处方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3两,白术3两。

功能主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原书同卷)、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伤寒论方解》)。

各家论述①《金鉴》:此条为汗下后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者立治法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若去桂则是芍药、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营卫之品,而曰余依桂枝汤法,无所谓也。且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之证,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去芍药者,为胸满也;此条证虽稍异,而其满则同,为去芍药可知矣。用桂枝汤以解表,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茯苓之燥渗,因水停小便不利也。余依桂枝汤法煎服,谓依桂枝汤法取汗也。小便利则愈,谓饮病输水道则愈也。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大枣,其意专在解肌,利水次之,故用生姜大枣桂枝,以通津液取汗也。②《伤寒论方解》:本方如去桂,便与证候不合。日医如吉益猷、丹波元简、山田正珍诸氏亦认为不当去桂。因此,理应从《金鉴》及吉益猷氏的说法,将“去桂”改为“去芍”,庶几药与证合。

摘录《金鉴》卷三十一

猜你喜欢

  • 拈痛汤

    药方名称拈痛汤别名当归拈痛汤(《医学发明》卷八)。处方白术4.5克人参(去芦)苦参(酒炒)升麻(去芦)葛根苍术各6克防风(去芦)知母(酒洗)泽泻猪苓当归身各9克 炙甘草黄芩(酒洗)茵陈(酒炒)羌活各1

  • 巴戟汤

    《圣济总录》卷八:巴戟汤药方名称巴戟汤处方巴戟天(去心)半两,覆盆子(炒)半两,羚羊角(镑)半两,地骨皮半两,牛膝(酒浸,切,焙)半两,酸枣仁(炒)半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肾脏风冷,腰脚不随。用法

  • 当归调血汤

    药方名称当归调血汤处方当归7.5克川芎3克白芍9克黄连3克黄芩3克升麻1.5克桃仁(去皮,另研)3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主下痢红多。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 加味补阴丸

    《伤寒全生集》卷四:加味补阴丸药方名称加味补阴丸处方熟地、生地、麦冬、五味、当归、川芎、白术、黄耆、黄柏、知母、白芍、山药、砂仁、茯神。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伤寒愈后,心血不足,阴虚发热,四肢无力,倦

  • 白灰散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得效》卷十七:白灰散药方名称白灰散处方白布灰。功能主治紧唇。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白灯散”。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得效》卷十七方出《本草纲目》卷九引《简便方》

  • 木香导滞汤

    药方名称木香导滞汤处方木香6克白芍当归枳壳各3.6克槟榔4.5克大黄6克黄连3克功能主治治痢疾,里急后重。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温服。摘录《赤水玄珠》卷八

  • 龙骨圆

    药方名称龙骨圆处方黄连(去须.微炒)、黄檗、白龙骨、诃黎勒皮(炮.去核)、木香,各一分;当归(微炒)、干姜(炮)、白矾(枯研),各半两;胡粉(微炒黄)三分。炮制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圆,如绿豆大。功能

  • 双解散

    药方名称双解散处方益元散210克防风通圣散210克制法上药一处相和入拌匀。功能主治疏风解表,通便泻热。治风寒暑湿、饥饱劳疫、内外诸邪所致恶寒发热。或小儿生疮疹,透发不快,有汗或无汗,大便干结,小便短赤

  • 断红肠澼丸

    药方名称断红肠澼丸处方生地炭6斤,当归6斤,黄芩6斤,地榆炭5斤4两,生栀子5斤4两,生白芍4斤8两,升麻3两,炒槐花3斤15两,侧柏炭4斤,乌梅4两,生阿胶4斤,芥穗4斤,黄连1斤8两。制法上为细末

  • 解热方

    《直指》卷二十二:解热方药方名称解热方处方小黑豆2合,紫苏1茎,姜7片。制法上细锉。功能主治瘰疬四畔红肿多汁,属热证者。用法用量煎汤,食后服。摘录《直指》卷二十二《直指》卷十六:解热方药方名称解热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