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救中汤

救中汤

温病条辨》卷二:救中汤

药方名称救中汤

处方蜀椒(炒出汗)9克 淡干姜12克厚朴9克槟榔6克 广皮6克

功能主治驱阴救阳。治卒中寒湿,内挟秽浊,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利,甚则转筋,四肢欲厥,俗名发痧,又名干霍乱。

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兼转筋,加桂枝9克,防风15克,薏仁9克;厥者,加附子6克。

备注本方由大建中汤化裁而来。以大建中之蜀椒,急驱阴浊下行,干姜温中;去人参、胶饴者,畏共壅塞气机;加厚朴以化湿浊,槟榔以散结气,广皮消滞。名曰“救中汤”,旨在急驱浊阴,所以救中焦之真阳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湿病条辨》卷二:救中汤

药方名称救中汤

别名蜀椒救中汤

处方蜀椒(炒出汗)3钱,淡干姜4钱,厚朴3钱,槟榔2钱,广皮2钱。

功能主治急驱浊阴,救中焦之真阳。主卒中寒湿,内挟秽浊伏阴与湿,眩冒欲绝,腹中绞痛,脉沉紧而迟,甚则伏,欲吐不得吐,欲利不得利,甚则转筋,四肢欲厥,俗名发痧,又名干霍乱。

用法用量加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

兼转筋者,加桂枝3钱,防已5钱,薏仁3钱;厥者,加附子2钱。

各家论述以大建中之蜀椒.急驱阴浊下行,干姜温中;去人参、胶、饴者,畏其满而守也;加厚朴以泻湿中浊气,槟榔以散结气,直达下焦,广皮通行十二经之气。

摘录《湿病条辨》卷二

猜你喜欢

  • 柏叶蜜

    药方名称柏叶蜜处方鲜侧柏叶500克蜂蜜100克制法每日取新鲜侧柏叶,放入搪瓷杯内,加水约2000克,煎取1000克,去渣,然后加入蜂蜜100克,和匀即可。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用法用量1

  • 辟尘膏

    药方名称辟尘膏处方油烟细墨。制法以新汲井水浓磨,入元明粉半钱和匀为膏。功能主治小儿尘埃入目,揩成肿热作痛,啼哭不已。用法用量用笔多点目内。3-5次即效。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 青液散

    药方名称青液散处方青黛3克朴消3克冰片0.9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婴幼儿鹅口疮,口疮,重舌。用法用量蜜调,以鹅翎蘸少许敷患处。摘录《婴童百问》卷四

  • 凉血地黄汤

    《脾胃论》卷中:凉血地黄汤药方名称凉血地黄汤处方黄柏(去皮,锉,炒)知母(锉,炒)各3克青皮(不去皮、瓤)槐子(炒)熟地黄当归各1.5克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养血凉荣,治湿热下注,肠澼下血。用法用量上药哎

  • 大仙饮

    药方名称大仙饮处方石决明(煅存半生)1两,明烂石膏(生)1两,川芎1两,木贼(去节,童便浸1夜,晒干)1两,杏仁(浸,去皮)半两,甘草(炙)2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内外障翳,目睛疼痛。用法用量每服

  • 过夜消

    药方名称过夜消处方冰片1分,牛黄1分,硼破8分,雄黄8分,孩儿茶8分,山豆根2钱,胆矾3分,陈霜梅(去核)3个。制法上为末,次将霜梅捣烂,入药和匀为丸,如龙眼大。功能主治一切喉证。用法用量临卧含口中,

  • 归血凉荣汤

    药方名称归血凉荣汤处方丹皮、地黄、芍药(炒)、麦冬(去心)、蒲黄、甘草、黄芩(炒)、茅根。功能主治吐血、衄血、咯血、郁血。用法用量水2钟,煎7分服;滓再煎服。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 黄连除(匿虫)丸

    药方名称黄连除(匿虫)丸别名除(匿虫)丸、黄连化(匿虫)丸处方黄连2钱,芦荟1钱2分,白芜荑1钱5分,使君子(炒)2钱5分,干蝉(炒)1钱2分,川楝子肉2钱,夜明砂1钱2分。制法上为末,将乌梅肉洗去墨

  • 补肾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补肾丸药方名称补肾丸别名羊肾丸(《世医得效方》卷十)。处方山茱萸干姜巴戟天芍药泽泻桂心菟丝子黄耆干地黄远志蛇床子石斛当归细辛苁蓉 牡丹人参甘草附子各60克 菖蒲30克羊肾2枚防风

  • 羌活退翳丸

    药方名称羌活退翳丸别名滋阴地黄丸(《医学纲目》卷十三)、柴胡退翳丸(《银海精微》卷下)。处方黑附子(炮)寒水石各3克 酒防己6克知母(酒炒)牡丹皮羌活川芎各9克 酒黄柏生地黄(酒洗,炒)丹参茺蔚子酒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