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定吐救生丹

定吐救生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定吐救生丹

药方名称定吐救生丹

处方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一十五两,乳香(别研)、丁香(为末),各五两;粉霜(研)、腻粉(研碎),各七两半;龙脑(研)二两半,水银、黄蜡、黑铅(与水银同结砂子),各一十两半。

炮制上件合研令匀,每熔蜡一两,入蜜二钱半,和为圆,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凡小儿吐逆,宜速疗之,久不止,遂为慢惊,常宜收此药备急。

用法用量每一岁儿服一圆。更量虚实加减,食后,临卧服之。

如烦躁,研生脂麻、马齿水下。

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下。

注意此药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十:定吐救生丹

药方名称定吐救生丹

处方大戟浆水煮,切,焙干,为末)15两,乳香(别研)5两,丁香(为末)5两,粉霜(研)7两半,腻粉(研碎)7两半,龙脑(研)2两半,水银10两半,黄蜡10两半,黑铅(与水银同结砂子)10两半。

制法上为末,每熔蜡1两,入炼蜜2钱半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除热化涎,下膈止吐逆。主小儿伏热生涎,心膈烦躁,壮热霍乱,乳食不下,呕哕恶心,或发吐逆。

用法用量每1岁儿服1丸。如烦躁,研生脂麻、马齿水送下;如吐逆,煎丁香马齿汤送下。食后临卧服之。

注意若胃虚伤冷,呕吐不止者,不可服。

摘录《局方》卷十

猜你喜欢

  • 大衍丸

    药方名称大衍丸处方羌活2两,当归2两,白芷2两,防风2两,粉草2两,连翘2两,熟地2两,牛蒡子2两,僵蚕2两,蒺藜6两,玄参半斤(酒拌,晒),苦参皮1斤(酒浸,九蒸晒)。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

  • 化毒散血拔毒散

    药方名称化毒散血拔毒散处方赤芍3两,防风3两,白芷3两,内消3两,脚莲3两,河车3两,北细辛3两,归尾2两,僵蚕2两,蝉退2两,五加皮2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温和化毒,散血托里。主一应诸恶疮并脚疾

  • 龟鹿桂枝汤

    药方名称龟鹿桂枝汤处方龟腹版、鹿角霜、紫石英、当归身、杜仲、莲须、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功能主治带下虚寒。摘录《女科证治约旨》卷二引曹仁伯方

  • 二萸散

    药方名称二萸散处方吴萸1钱,山萸1钱,川楝子1钱,白蒺藜9分,海藻8分,延胡索8分,桔梗8分,青皮8分,小茴7分,五味7分,茯苓5分。功能主治茄病。用法用量有儿胞下后,名曰茄病。摘录《妇科玉尺》卷三

  • 天麻除湿汤

    药方名称天麻除湿汤处方白术120克天麻90克人参(去芦头)90克干姜60克(炮)全蝎60克(用糯米一盏,炒黄色,去糯米不用)附子(生,去皮、脐,切开。取生姜自然汁150毫升,浸一宿,取出炙尽,无浸姜汁

  • 咳血丹

    药方名称咳血丹处方青黛、瓜蒌仁、诃子、海石、杏仁、四物汤、姜汁、童便、栀。功能主治咳血,因身热痰盛血虚。用法用量蜜调噙化。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 吹喉朴消散

    药方名称吹喉朴消散别名朴消散处方朴消、消石、胆矾、白矾、芒消(五味皆枯干)、寒水石(烧)、白僵蚕(直者,炒)、甘草(炙,锉)、青黛(研)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散,和匀。功能主治口疮及喉闭。用法用量朴消散(

  • 白薇膏

    药方名称白薇膏处方白薇半两,白蔹半两,白及半两,白附子半两,白芷半两,赤芍药半两,胡粉2两(细研),乳香1分(细研),白蜡3两,油12两。制法上件药,白薇等6味锉,以油浸经7日,用瓷瓶子盛,以纸3重封

  • 沉香降气散

    《御药院方》卷四:沉香降气散药方名称沉香降气散处方沉香木香丁香藿香叶人参(去芦头)甘草(炮)白术各30克白檀60克 肉豆蔻缩砂仁桂花槟榔陈橘皮(去白)青皮(去白)白豆蔻 白茯苓(去皮)各15克 川姜(

  • 八仙串

    《串雅补》卷二:八仙串药方名称八仙串处方干漆(炒令烟尽)5钱,丁香3钱,广木香5钱,檀香5钱,槟榔5钱,防己1两,黑丑(取头末)3两,白丑(取头末)2两(黑、白丑头末和匀,分一半生用,一半炒熟用),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