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健脾丸

大健脾丸

《古今医统》卷二十三:大健脾丸

药方名称大健脾丸

别名百谷丸(《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处方人参(清河者)60克(饭上蒸)白术(无油者)90克(土炒)枳实30克(饭上蒸)广陈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醋炒)白茯苓60克(饭上蒸)半夏曲30克(炒)谷芽48克(炒)山楂肉30克(饭上蒸)川黄连48克(用吴茱萸15克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15克(不见火)白豆蔻仁15克(炒)

制法上药为末,用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滴丸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除湿热,宽胸隔。主脾胃虚弱,食停气滞,湿热内阻,胸膈痞满,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溏薄或不畅,苔腻微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二十三

《医统》卷二十三:大健脾丸

药方名称大健脾丸

别名百谷丸

处方人参(清河者)2两(饭上蒸),白术(无油者)3两(土炒),枳实1两(饭上蒸),广陈皮2两(米泔洗),广青皮1两(米醋炒),白茯苓2两(饭上蒸),半夏曲1两(炒),谷芽1两6钱(炒),山楂肉1两(饭上蒸),川黄连1两6钱(用吴茱萸半两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半两(不见火),白蔻仁半两(炒)。

制法上为末,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膈,去痞满,久服强中益气,百病不生,无精炯炯,长寿之基。理气健脾,和胃祛湿。主小儿脾胃脆弱,饱则易伤者。饮食不节,停湿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曲,《墨宝斋集验方》作“神曲”,有当归身,无山楂肉。

摘录《医统》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 定悸汤

    药方名称定悸汤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茯神5钱,生枣仁5钱,半夏3钱,炒栀子3钱,甘草1钱,菖蒲5分,丹砂末5分。功能主治春月伤风,忽然发厥,心下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兰草汤

    《黄帝内经·素问》卷十三:兰草汤药方名称兰草汤处方兰草30克(切)功能主治化湿调气。治脾瘅,口甘,中满。用法用量上一味,以水450毫升,煎至225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

  • 人参丁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丁香散药方名称人参丁香散处方白芍药半斤,当归(去芦)、丁香、丁皮、肉桂(去粗皮)、蓬莪、人参,各二两;干姜(炮)、茯苓(去皮)、香附(炒)、白术、甘草(炒)、山

  • 人参五味散

    药方名称人参五味散处方黄耆6克人参9克白术4.5克 白茯苓9克当归6克 熟地黄9克 吉梗2.4克地骨皮9克陈皮6克前胡6克柴胡2.4克五味子1.2克枳壳3克 桑白皮9克甘草2.4克制法上药锉为一剂。功

  • 干姜饼

    药方名称干姜饼处方干姜(炮,为末)1两。制法上用面5两,拌和作饼子。烧熟。功能主治冷痢,泻不止,食物不消。用法用量空腹食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九

  • 大安补散

    药方名称大安补散处方大附子1个(去皮脐,炮),桂末粉1钱,姜末1钱。功能主治脚气。用法用量水2盏,加葱白3寸,煎7分,先吃葱白,次服药。注意忌甘草10日。摘录《舍济方》卷二四○引《海上方》

  • 厚朴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厚朴汤药方名称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姜二斤制)十斤,枣一斗六升,丁香皮八两,甘草(炒)十一斤,丁香枝杖十二两,盐(炒)十五斤。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泠,

  • 打脓散

    药方名称打脓散处方木鳖子虚者7个,实者9个,金银花1钱,黄芩1钱,黄连1钱,黄柏1钱,归尾1钱,大黄1两,甘草节7分,穿山甲7分,芒消3钱。功能主治诸痈肿,不放脓出。用法用量水煎,五更服。大便见脓,小

  • 灵效散

    《玉案》卷五:灵效散药方名称灵效散处方花蕊石1两,硫黄4两(入罐,盐泥封固,煅过)。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胞衣不下。用法用量每服1钱,滚汤下。摘录《玉案》卷五《玉案》卷五:灵效散药方名称灵效散处方当归1

  • 二十四味飞步散

    药方名称二十四味飞步散处方当归1两,白芷1两,赤芍1两,牛膝(酒洗)1两,杜仲(姜汁炒)1两,木瓜1两,茯苓(去皮)1两,骨碎补1两,乌梅1两,何首乌1两,川续断1两,破故纸1两,小茴香(盐水炒)1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