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苏饮

参苏饮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去芦)、紫苏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次)、前胡(去苗)、干葛,各一钱半。枳壳(麸炒)、甘草(炙)、陈皮,各一钱。桔梗木香,各七分。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快膈。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木香半两,紫苏叶、干葛(洗)、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参茯苓(去皮),各三分。枳壳(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半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感冒发热头疼,或因痰饮凝结,兼以为热,并宜服之。若因感冒发热,亦如服养胃汤法,以被盖卧,连进数服,微汗即愈。面有馀热,更宜徐徐服之,自然平治。因痰饮发热,但连日频进此药,以热退为期,不可预止。虽有前胡、干葛,但能解肌耳。既有枳壳橘红辈,自能宽中快膈,不致伤脾,兼大治中痞满,呕逆恶心,开胃进食,无以逾此。毋以性凉为疑,一切发热皆能取效,不必拘其所因也。小儿、室女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易简方)不用木香,只十味。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别名十味参苏散(《保婴金镜》)。

处方木香15克紫苏叶 干葛(洗)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参茯苓(去皮)各23克枳壳(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益气解表,宣肺化痰。主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痰积中脘,眩晕嘈杂,怔忡哕逆。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140毫升,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若因感冒发热,以被盖卧,连进数服,微汗即愈;面有余热,更宜徐徐服之,自然平治;若因痰饮发热,但连日频进此药,以退为期,不可预止。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30克(另末)苏木60克

功能主治主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

用法用量以水500毫升,煮苏木,取250毫升,去滓,调参末,随时加减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

医方考》卷六: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紫苏1钱,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干葛1钱,前胡1钱,桔梗1钱,甘草5分,人参7分。

功能主治风寒壮热,体重头痛,痰嗽壅盛。痘家气虚外感。

各家论述风寒客于外,故用紫苏、干葛以发表;痰嗽壅于内,故用半夏前胡桔梗陈皮茯苓以安里;邪去之后,中外必虚,人参甘草急固其虚。此则表和而痘易出,里和而气不虚,表里无失,斯良剂矣!

摘录医方考》卷六

《幼科发挥·附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苏梗、桔梗前胡半夏、干葛、陈皮枳壳杏仁木香甘草茯苓

功能主治中风,鼻流清涕,恶风喘嗽。

用法用量生姜引。

摘录《幼科发挥·附方》

《痘疹心法》卷二十二: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3分,紫苏叶4分,桔梗4分,干姜4分,前胡4分,陈皮5分,茯苓5分,枳壳3分半,半夏2分,木香1分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发痘疮。主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片玉痘疹》卷三: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半复、苏叶、陈皮、赤茯苓甘草枳壳、干葛、前胡柴胡香附山楂肉。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发热,恶寒咳嗽者。

用法用量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三

古今医鉴》卷十四: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紫苏3分,陈皮2分,桔梗2分,半夏(姜汁炒)3分,前胡3分,干葛3分,甘草2分,枳壳(去瓤)2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伤寒,发热咳嗽,痰涎,喘急,未明痘疹,疑似之间。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热服;或调紫草膏热服。表汗更佳。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四

《医便》卷三: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8分,紫苏叶1钱,前胡1钱,半夏1钱,葛根1钱,茯苓8分,桔梗8分,枳壳8分,陈皮8分,甘草4分,羌活苍术

功能主治宽中快膈。主秋月伤寒,发热头疼咳嗽,或中脘痞满,呕吐痰水,及感冒风邪,头疼鼻塞,憎寒壮热,名曰重伤风。

用法用量方中羌活苍术用量原缺。

咳嗽,加五味子5分,杏仁7分;久嗽有肺火,去人参,加桑白皮杏仁各8分;鼻衄,加麦门冬、山栀仁(炒黑)、乌梅、茅根各1钱;呕逆,加砂仁5分;脾泄,加白术黄耆、白扁豆、莲肉各1钱。

摘录《医便》卷三

《摄生众妙方》卷六: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紫苏半夏桔梗杏仁(去皮尖)、麻黄(去节)、荆芥陈皮防风甘草、桑白皮

制法上(口父)咀,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3片,乌梅1个,和匀,好酸醋浸1宿,慢火炒,复浸1宿、再炒,以醋干为度,为细末。心嗽面赤流汗,干姜汤下;肝嗽眼中泪出,乌粟米汤下;肺嗽上气喘气,桑白皮汤下;脾嗽不思饮食,生姜汤下;胆嗽令人不睡,生姜自然汁下;冷嗽,夜间多嗽,葱白头汤下;热嗽日间多嗽,蜜汤下;暮嗽涕唾稠粘,生姜汤下;气嗽肚腹胀满,青皮汤下;伤风嗽流涕,荆芥防风汤下;肠嗽痰结成块,五味子汤下;产嗽背疼,黄蜡汤下;痨嗽,四肢羸瘦,秦艽汤下;血嗽连声不止,当归汤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胎产秘书》卷上: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3分,蕲艾3分,川芎3分,当归1钱,条芩2钱,生术2钱,陈皮4分,紫苏4分,生甘草4分,阿胶1钱。

功能主治妊娠跌打动胎,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有外感者,加葱白4寸;腹痛,减蕲艾,加砂仁4分。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别名二味参苏饮、参苏散、小参苏饮、人参苏木散、参苏夺命丹

处方人参1两(另末),苏木2两。

功能主治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

用法用量二味参苏饮(《医方类聚》卷二三五引《管见良方》)、参苏散(《永类钤方》卷十九)、小参苏饮(《得效》卷十四)、人参苏木散(《杏苑》卷八)、参苏夺命丹(《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摘录《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引胡氏方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紫苏枳壳桔梗、干葛、前胡、桑皮、贝母、茯苓甘草橘红生姜

功能主治妊娠感冒发热,头疼骨痛,半身不遂,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咳嗽,加五味。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三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处方人参紫苏、桑皮、桔梗、贝母、甘草天冬麻黄、赤苓。

功能主治妇女虚热,孕妇咳嗽喘息急者。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三因》卷十三:参苏饮

药方名称参苏饮

别名参苏汤、人参前胡散、十味参苏饮、冲和汤

处方前胡3分,人参3分,紫苏叶3分,茯苓3分,桔梗半两,木香半两,半夏(汤)半两,陈皮半两,枳壳(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锉散。

功能主治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主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湿,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

用法用量参苏汤(《普济方》卷四○三)、人参前胡散(《奇效良方》卷六十四)、十味参苏饮(《保婴金镜录》)、冲和汤(《济阳纲目》卷十一)。本方改为丸剂,名“参苏丸”、“参苏理肺丸”(见《江苏省中药成药标准暂行规定汇编》)。《局方》(淳佑新添方)有干葛;《易简方》有干葛,无木香

哕者,加干葛;腹痛,加芍药。

各家论述1.《古今名医方论》:叶仲坚曰,此咳嗽声重,痰涎稠粘,涕唾交流,五液无主,寒湿稽留于胸胁,中气不固可知矣,故以人参为君;然非风寒之外邪来侮,则寒热不发,而痰涎不遽生,故辅以紫苏、干葛;凡正气虚者,邪气必盛,故胸膈满闷,辅以陈皮枳壳,少佐木香以降之;痰涎壅盛于心下,非辛燥不除,故用茯苓半夏,少佐桔梗以开之;病高者宜下,故不取柴胡之升,而任前胡之降;欲解表者,必调和营卫,欲清内者,必顾及中宫,此姜、枣、甘草之所必须也。名之曰饮,见少与缓服之义。

2.《医方集解》:风寒宜解表,故用苏、葛、前胡;劳伤宜补中,故用参、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呕;枳、桔利膈宽肠;木香行气破滞,使内外俱和,则邪散矣。

摘录《三因》卷十三

猜你喜欢

  • 宽肝汤

    药方名称宽肝汤处方人参1两,熟地2两,附子1钱,柴胡5分,甘草3分,肉桂3钱。功能主治猝犯阴寒之气,两胁痛极,至不可受,如欲破裂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一

  • 茴香理中丸

    药方名称茴香理中丸处方白术2两半,人参(去芦)2两半,干姜(炮)2两半,甘草2两半,茴香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2分作10丸。功能主治温脾胃,消痞满,顺三焦,进饮食,辟风寒邪气。主中焦不和,脾

  • 护肝汤

    药方名称护肝汤处方熟地5钱,鳖甲5钱,山茱萸2钱,何首乌3钱,白芥子3钱,当归1两,柴胡1钱5分。功能主治补肝祛邪。主肝木亏虚,邪遂乘机突入,致生厥阴肝经之疟,发疟之时,先寒作颤,寒后变热,面色苍白,

  • 金箔琥珀丸

    药方名称金箔琥珀丸处方金箔30片(研),琥珀(研)1两,丹砂(研)1两,珍珠(研)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犀角(镑)1两,天南星(炮)1两,麝香(研)半两,龙脑(研)半两,雄黄(研)4两

  • 降压平片

    药方名称降压平片处方夏枯草300g,地龙300g,槲寄生300g,槐花300g,生地黄300g,黄芩300g,菊花300g,薄荷50g。制法将菊花、薄荷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将其余夏枯草等6味酌予碎

  • 擦牙漱津方

    药方名称擦牙漱津方处方石膏4两(煅过),青盐1两(炒),黄柏2两(盐酒炒黑色),川椒(炒去汗,去目,取红末)3钱,杜仲2两(盐水炒断丝)。功能主治滋阴清火,永无痰火之患。主用法用量每清晨洗面时取少许擦

  • 参耆建中合二陈汤

    药方名称参耆建中合二陈汤处方潞党参1钱半,棉耆1钱半,川桂枝5分,生白芍1钱半,炙甘草8分,姜半夏1钱半,炒广皮1钱,浙茯苓3钱,饴糖3钱,鲜生姜8分,大红枣4枚。功能主治调脾胃,和营卫。主寒霍乱。用

  • 鹿菟煎

    药方名称鹿菟煎处方菟丝子5两,北五味子5两,白茯苓3两半,鹿茸1两半(盐酒浸,炙)。制法上为末,生地黄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禁遗精,止白浊,延年。主三消渴利。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摘

  • 加味当归补血汤

    《不知医必要》卷四:加味当归补血汤药方名称加味当归补血汤处方炙耆1两,党参(去芦,米炒)4钱,当归3钱,干姜(炒)2钱,附子(制)3钱。功能主治胞衣下后,血脱而晕,眼闭口开,手足厥冷者。摘录《不知医必

  • 菊睛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菊睛丸药方名称菊睛丸处方枸杞子90克 巴戟(去心)30克甘菊花(拣)120克 苁蓉(酒浸,去皮,炒,切,焙)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益肝肾,明眼目。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