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十补圆

十补圆

药方名称十补圆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纸(炒)、干姜(炮)、远志(去心.姜汁浸.炒)、菟丝子(酒浸.别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一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二两。

炮制上为末,酒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真气虚损,下焦伤竭,脐腹强急,腰脚疼痛,亡血盗汗,遗泄白浊,大便自利,小便滑数,或三消渴疾,饮食倍常,肌肉消瘦,阳事不举,颜色枯槁。

久服补五脏,行荣卫,益精髓,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白玉散

    《痘疹金镜录》卷一:白玉散药方名称白玉散处方寒水石(煅存性,水飞)1两,朴消1两,青黛3钱,甘草3钱,姜黄1两,当归1两,柏末3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赤游丹毒。用法用量芭蕉根汁加蜜调,以鹅翎扫上,干

  • 粉姜散

    药方名称粉姜散处方粉、干姜。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急中卒风不语。用法用量安少许在舌上,时时用之,立效。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六

  • 补金散

    药方名称补金散处方鹤虱(生)、雷丸、定粉、锡灰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腹中诸虫。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食前油调下。又用猪肉1两烧熟,掺药在上,细嚼亦得。每服药时,用鸡翎、甘遂末1钱,与化虫丸一处

  • 解肌透痧汤

    药方名称解肌透痧汤处方荆芥穗4.5克 净蝉衣2.4克 嫩射干3克 生甘草1.5克 粉葛根6克 熟牛蒡6克 轻马勃2.4克 苦桔梗3克前胡4.5克连翘壳6克 炙僵蚕9克淡豆豉9克 鲜竹茹6克 紫背浮萍9

  • 加味清热渗湿汤

    药方名称加味清热渗湿汤处方苍术、白术、黄柏、黄芩、黄连、竹叶、赤茯苓、甘草、砂仁、泽泻。功能主治妊娠湿温,湿在太阴,已化热者,证见恶寒蕴热,头目昏重,肢节酸痛,胸膈痞闷。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 花粉煎

    药方名称花粉煎处方花粉。功能主治瘟疫烦渴。用法用量煮浓汁饮。先以竹沥和水,入银同煮,取水冷饮,然后服此。摘录《松峰说疫》卷二

  • 金锁秘精丹

    药方名称金锁秘精丹处方莲肉(去心)4两,芡实(去壳)4两,真桑螵蛸(炙)1两。制法上为细末;取金樱子(黄熟者)1斗,轻杵去外刺,又剜去内子,于木臼杵烂,以水1斗,煮耗5升,用布滤去滓,再熬成膏,和药杵

  • 正心汤

    药方名称正心汤处方人参茯神当归(酒洗)生地黄(酒洗)各3克羚羊角(镑)甘草(炙)酸枣仁(炒,研)远志(去心)各2.4克制法上哎咀。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熄风安神。治情志不遂,致患心风,妄言妄笑,恍偬不仁。

  • 葱豉汤

    《肘后方》卷二:葱豉汤药方名称葱豉汤别名葱白豉汤(《类证活人书》卷十九)。处方葱白3枚 豉6克功能主治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

  • 补宫丸

    《杨氏家藏方》卷十五:补宫丸药方名称补宫丸处方鹿角霜白术白茯苓(去皮)香白芷白薇山药白芍药牡蛎(煅)乌贼鱼骨各等分制法上药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妇人诸虚不足,久不妊娠,骨热形羸,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