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建中汤

加减建中汤

《保命歌括》卷十九:加减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建中汤

处方小建中汤1剂,加柴胡木瓜各等分。

功能主治吐利转筋,肋下痛,脉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

普济方》卷二三一引《卫生家宝》:加减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建中汤

处方黄耆2两或3两,白芍药6两,桂2两,甘草2两,加半夏5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痰盛,渐成劳疾。

用法用量水1盏半,药末4钱,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至7分,去滓,入饧少许,再煎饧溶,食前温服。

腹胀者,去枣,加茯苓3两;心忡悸者,加柏子仁3两;潮热者,加柴胡3两;喘者,加五味子3两;自汗,加小麦同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一引《卫生家宝》

《医统》卷三十九:加减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建中汤

处方人参3两,炙甘草,官桂,白茯苓2两,当归4两,附子(炮)半两,厚朴(姜制)半两,龙骨1两,黄耆3两,麦门冬(去心)3两,白芍药4两,生地黄4两。

功能主治肾虚,津液不能荣筋脉而瘈疭。

用法用量方中炙甘草、官桂用量原缺。

摘录《医统》卷三十九

《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六三):加减建中汤

药方名称加减建中汤

处方地黄半两,白芍药3两,甘草1两半(炙),黄耆1两,人参半两。

功能主治伤寒,发热自汗,虚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半,煎服。

摘录《医方大成》引汤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六三)

猜你喜欢

  • 老姜丸

    药方名称老姜丸处方生姜10两(洗净,连皮薄切作姜钱),净茴香10两(同生姜拌匀,共淹一宿,次日炒干,以生姜干脆为度),青盐10两(捶碎,以银石铫炒尽硫黄气,摊冷)。制法上为末,好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 溃疡散

    《新急腹症学》:溃疡散药方名称溃疡散处方枳壳3份,沉香1份,炙甘草1份,维生素V半份。制法氢氧化铝2份,共为细末。功能主治溃疡病。用法用量每服5分,每日2-3次。摘录《新急腹症学》《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雄黄消毒膏

    药方名称雄黄消毒膏处方矾30克(生)雄黄信石各15克巴豆9克 黄蜡15克制法上药共研为末,将蜡熔化,入药末在内,搅匀,制成锭子,如枣子大。功能主治治蝎螫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次用时,将锭子于热焰上炙开,

  • 达生汤

    药方名称达生汤处方当归2钱5分(酒洗),川芎6分,益母草1钱(忌铁器),车前子5分(炒,研末),甘草3分(炙),冬葵子1钱(炒,研末),白术1钱(米泔水浸,炒),大腹皮(滚水洗数次)4分,牛膝6分(酒

  • 芍药黄耆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芍药黄耆汤药方名称芍药黄耆汤处方芍药12克黄耆白芷桂心生姜人参芎藭当归干地黄甘草各6克茯苓9克大枣10枚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产后心腹痛。用法用量用酒、水各1升,煮取600毫升

  • 初精散

    药方名称初精散处方茯苓36斤,松脂24斤,钟乳1斤。制法上为粉,以白蜜5斗,搅令相得,纳垍器中,固其口,阴干百日,出而粉之。功能主治辟谷。主用法用量每服3方寸匕,日3次。1剂大佳。凡欲服大药,当先进仙

  • 丁香温气汤

    药方名称丁香温气汤处方丁香1两,吴茱萸(汤浸,微炒)1两,桂心(去粗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黄耆(去芦)2两,白茯苓2两,人参(去芦头)1两半,半夏(沸汤泡7次)1两半,良姜1两半,白术1两

  • 补损续筋丸

    《医宗金鉴》卷九十:补损续筋丸药方名称补损续筋丸处方当归(酒洗)15克川芎白芍(炒)熟地各9克 广木香丹皮乳香(去油净)没药(去油净)各15克骨碎补自然铜红花血竭各9克朱砂15克丁香3克人参30克虎骨

  • 加味健脾补肾固精汤

    药方名称加味健脾补肾固精汤处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金樱子15克,益智仁15克,莲须30克,薏米12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健脾,补肾,固精。主脾肾亏虚,精微下泄,清浊相混。(乳糜尿)用法

  • 桂心丸

    《上清紫庭追劳仙方》:桂心丸药方名称桂心丸处方熟地黄3两,干漆5钱(炒),桂心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三尸九虫。用法用量每服10丸,米饮送下。摘录《上清紫庭追劳仙方》《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