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六味木香散

六味木香散

《中国药典》:六味木香散

药方名称六味木香散

处方木香200g栀子150g 石榴100g闹羊花100g豆蔻70g荜茇70g

来源系蒙古族验方。

性状为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辛、苦。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开郁行气,止痛。用于脾胃气滞,胃痛,腹痛,嗳气呕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g,一日1~2次。

规格每袋装15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一部:六味木香散

药方名称六味木香散

处方木香200g,栀子150g,石榴100g,闹羊花100g,豆蔻70g,荜茇70g。

制法上为细末,过筛,混匀。

功能主治开郁行气,止痛。主胃痛、腹痛,嗳气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2至3g,1日1-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猜你喜欢

  • 丁附治中汤

    《医方大成》卷二引《局方》:丁附治中汤药方名称丁附治中汤处方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青皮(炒)半两,陈皮(炒)半两,人参半两,附子(炮)1两,白术(煨)1两,干姜(煨)1两。功能主治胃冷停痰,呕吐不

  • 经验九藤酒

    药方名称经验九藤酒处方青藤4两,钓钩藤4两,红藤(即理省藤)4两,丁公藤(又名风藤)4两,桑络藤4两,菟丝藤(即无根藤)4两,天仙藤(即青木香)4两,阴地蕨(名地茶,取根)4两,忍冬藤2两,五味子藤(

  • 参橘饮

    《胎产要诀》卷上:参橘饮药方名称参橘饮处方人参5分,橘红5分,白术5分,半夏5分,当归5分,藿香5分,甘草4分,砂仁4分,藿香1分。功能主治妇人成孕两三月,恶阻呕逆,恶食,头眩倦怠。用法用量水煎服。肥

  • 荆防渗湿散

    药方名称荆防渗湿散处方人参、荆芥、防风、白芷、云茯苓、漂术、苍术(制过)、甘草。功能主治痘疹溃烂不靥。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 夜光丸

    药方名称夜光丸别名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卷七)。处方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生地黄熟地黄新罗参(去芦)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各30克枸杞子(拣净)牛膝(酒浸,另捣)金钗石斛(酒浸,焙干,另捣

  • 宽中汤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宽中汤药方名称宽中汤处方枳壳、当归、赤茯苓、生地黄、甘草、赤芍。功能主治痘疮,误服温燥,阳盛阴虚,津竭便结。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万氏家抄方》卷二:宽中汤药方名称宽中汤处方青

  • 加味归芍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芍汤处方当归1两,白芍1两,生地5钱,麦冬5钱,天花粉2钱,炒栀子2钱。功能主治肝血不足,肝燥而气逆,稍逢拂意之事,便觉怒气填胸,不能自遣,嗔恼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

  • 安嘈汤

    药方名称安嘈汤处方栀仁、川连(炒)、苍术、陈皮、法半夏、香附、甘草。功能主治痰因火动,嘈杂不宁。用法用量水煎服。若久不愈,加当归、山药。摘录《医钞类编》卷十

  • 加减柴胡汤

    《医略六书》卷二十三:加减柴胡汤药方名称加减柴胡汤处方柴胡8分,黄芩钱半,枳壳钱半(炒),牡蛎3钱,半夏1钱半(制),甘草5分,生姜3片,大枣3枚。功能主治伤寒少阳证,胁痛痞硬,脉弦数者。用法用量水煎

  • 巴豆油膏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巴豆油膏药方名称巴豆油膏处方巴豆4克蛇床子4克大黄4克 海桐皮4克羊蹄根4克 胡麻油10毫升 凡土林20克制法前五味药,共研为细末,再以麻油、凡士林调膏。功能主治神经性皮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