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中国药典》: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六味地黄丸

处方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性状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酸。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准绳·女科》卷四:六味地黄丸

药方名称六味地黄丸

别名加味地黄

处方地黄4两,山茱萸肉2两,山药2两,牡丹皮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泽泻1两,香附米(童便浸3次,炒)1两,蕲艾叶(去筋,醋煮)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事不调,即非受孕,纵使受之,亦不全美;肾经虚火致妊娠吐衄。

用法用量加味地黄丸(《济阴纲目》卷六)。

摘录《准绳·女科》卷四

猜你喜欢

  • 和伤活血汤

    《疡医大全》卷三十六:和伤活血汤药方名称和伤活血汤处方大黄15克桃仁(打碎)15克穿山甲(炒,碾)当归尾威灵仙红花苏木生地五加皮各6克乳香(去油)天花粉没药(去油)川芎各1.5克血竭0.6克甘草1克功

  • 莨菪子丸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莨菪子丸药方名称莨菪子丸处方莨菪子(水浸,石灰清汁煮1复时,掬出芽,晒干,炒)半两,附子(炮裂,去脐皮)半两,干姜(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厚朴

  • 救疫神方

    药方名称救疫神方处方黑豆2合(炒令香熟),甘草2寸(炒黄)。功能主治疫证发肿者。用法用量上以水2盏,煎至一半,时时呷之。摘录《百一》卷七引《夷坚庚志》

  • 桂枝加黄耆汤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加黄耆汤药方名称桂枝加黄耆汤处方桂枝芍药甘草各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黄耆6克功能主治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

  • 青黛粉

    药方名称青黛粉处方青黛粉30克,食醋适量。功能主治据报道,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38例,敷药2次痊愈67例,4次痊愈者65例,5次以上者6例,治愈率100%。用法用量调成糊状,涂于塑料布上面,敷贴患处。每

  • 固肠饮

    《痘疹传心录》卷十七:固肠饮药方名称固肠饮处方木香、黄连、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诃子。功能主治久痢不止。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七《魏氏家藏方》卷七:固肠饮药方名称固肠饮处

  • 散火汤

    药方名称散火汤处方黄连(炒)白芍(炒)栀子(炒)枳壳(去瓤)厚朴(去皮)香附川芎各3克木香砂仁茴香各I.5克甘草1克功能主治泻火行气。治热郁气滞,肚腹胀满,痛久不止,大便秘结者。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

  • 接骨至宝七厘散

    药方名称接骨至宝七厘散处方木香1钱,沉香1钱,乳香1钱,没药1钱,韭子1钱(炒),血竭1钱,王瓜子49个(炒),甜瓜子(炒)49个,雀爪1个,人参5分。制法上为细末,罐收秘。功能主治接骨。主跌打损伤。

  • 黄云出毒膏

    药方名称黄云出毒膏处方蟾酥、砒霜、龙脑、黄丹、轻粉、巴豆各等分,乳香倍入。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恶疮。用法用量真油调用。摘录《济众新编》卷五

  • 分消导气汤

    药方名称分消导气汤别名上下分消导气汤处方桔梗8分,枳实(麸炒)8分,厚朴(姜制)8分,青皮8分,香附子(制)8分,茯苓8分,半夏8分,瓜蒌5分,黄连5分,桑白皮5分,槟榔5分,泽泻5分,川芎5分,麦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