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八风十二痹散

八风十二痹散

《千金翼》卷十六:八风十二痹散

药方名称八风十二痹散

处方细辛1两,巴戟1两,黄耆1两,矾石(烧)1两,厚朴(炙)1两,白敛1两,桂心1两,黄芩1两,牡荆1两,山茱萸1两,白术1两,女萎1两,菊花1两,人参1两,天雄(炮,去皮)1两,防风1两,萆薢1两,石斛1两,蜀椒1两(汗,去目、闭口者),芎?半两,龙胆半两,芍药半两,苁蓉半两,紫菀1两,秦艽1两,茯苓1两,菖蒲1两,乌头(炮,去皮)1两,干姜1两,附子(炮,去皮1两半),薯蓣1两半,五味子1两半,桔梗2两半,远志2两半(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风入五脏,手脚、身体沉重,或如邪气时闷,汗出。又蜚尸遁注相染易,或少气腹满,或皮肤筋痛,项背相牵引无常处,或咽中有气,吞之不入,吐之不出。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日2。稍增至2匕。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千金翼》卷十六:八风十二痹散

药方名称八风十二痹散

处方远志(去心)半两,黄耆半两,黄芩半两,白敛半两,附子(炮,去皮)半两,龙胆半两,薯蓣半两,厚朴(炙)半两,蜀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汗),牡荆子3分,天雄(炮,去皮)3分,细辛3分,菊花3分,狗脊3分,山茱萸3分,防风3分,芎?3分,桂心3分,五味子1分,巴戟天1分,茯苓1两,芍药1两,秦艽1两,乌头(炮,去皮)1两,芜荑1两,菖蒲1两,葳蕤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痹呕逆,不能饮食者,心痹也;咳满腹痛,气逆唾涕白者,脾痹也;津液唾血腥臭者,肝痹也;阴痿下湿者,痿痹也;腹中雷鸣,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两膝寒,不能行者,湿痹也;手不能举,肿痛而逆,骨痹也;烦满短气,涕唾青黑,肾痹也。并悉主之。

用法用量食后饮服方寸匕,1日3次。宁从少起,稍渐增之。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猜你喜欢

  • 乱发灰丸

    药方名称乱发灰丸处方乱发灰1两(细研),桂心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诸尸鬼疰,中恶心痛。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暖酒送下,不拘时候。摘录方

  • 加减小青龙汤

    《女科指南》:加减小青龙汤药方名称加减小青龙汤处方香羌7分,半夏1钱2分,苏子1钱,广皮1钱,细辛3分,桔梗4分,白芷8分,干姜6分,杏仁10粒,马兜铃4分或加前胡、薄荷。功能主治远年冷哮、喘咳。用法

  • 复方红砒膏

    药方名称复方红砒膏处方红砒4克轻粉4克雄黄3克冰片3克 液体石蜡10~20毫升 凡士林加至100克制法前四味药分别研成细扮,混合均匀。加液体石蜡分散后,再加入凡士林,研磨成均匀细腻的软膏100克即成。

  • 苓桂参甘黄耆汤

    药方名称苓桂参甘黄耆汤处方人参1钱,甘草1钱,茯苓3钱,桂枝1钱,黄耆3钱。功能主治痘疮溃烂无痂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 颠茄浸膏

    药方名称颠茄浸膏来源为颠茄草经加工制成的浸膏。性状为灰绿色的粉末。炮制取颠茄草粗粉10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85%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

  • 鹿茸煎

    药方名称鹿茸煎处方鹿茸156克 清酒1500克制法将鹿茸去毛灸黄捣罗为末,以清酒调和,放入银器中用慢火熬成膏,盛入瓷器中。功能主治补肾益精。适用于骨髓空虚、精液少清冷。用法用量每次半匙,空腹饭前服,温

  • 白鹅

    药方名称白鹅处方鹅1只或数只(以白鹅为佳)。制法先用食物(加小鱼类等)进行佯装喂食(实际并不给它吃),以促使鹅的唾液分泌,然后立即将鹅逮住,倒置(头低尾高),掰开鹅口,其鹅涎即从口中流出,用洁净碗装。

  • 法制缩砂

    药方名称法制缩砂处方缩砂10两(去皮,以朴消水浸1宿,晾干,以麻油焙燥,香熟为度),桂花1钱半,粉草1钱半。制法上为细末,和匀为丸。功能主治消化水谷,温暖脾胃。主用法用量遇酒食后,细嚼。摘录《遵生八笺

  • 姜丝炒墨鱼

    药方名称姜丝炒墨鱼处方生姜50~100克 墨鱼(去骨)400克 油 盐适量制法将姜切细丝,墨鱼洗净切片,放油、盐同炒。功能主治补血通经,益脾胃,散风寒。适用于血虚闭经。用法用量每日2次,佐膳。摘录《经

  • 槟榔煎

    《圣济总录》卷九十九:槟榔煎药方名称槟榔煎别名槟榔粥处方槟榔(炮,锉)5枚,酸石榴根皮(入土5寸东引者,去土,细锉)1升。功能主治蛔虫。用法用量槟榔粥(原书卷一九○)。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