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三拗汤

三拗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

药方名称三拗汤

处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上等分。

炮制俰咀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钱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三拗汤

药方名称三拗汤

处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疏风宣肺,止咳平喘。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头痛目眩,咳嗽多痰,胸闷气促。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220毫升,加姜钱5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卧,取微汗为度。

备注本方用麻黄发汗散寒,宜肺平喘,其不去根节,为发中有收,使不过于汗;用杏仁空降肺气,止咳化痰,以不去皮尖,为散中有涩,使不过于宜;甘草不炙,乃取其清热解毒,协同麻、杏利气祛痰。三药相配,共奏疏风宜肺,止咳平喘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猜你喜欢

  • 掺药方丹

    药方名称掺药方丹处方血竭2钱,阿魏3钱,乳香3钱,没药3钱,龙骨3钱,赤石脂3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一切痈疽恶毒诸疮。用法用量掺膏药内。摘录《胎产指南》卷八

  • 连翘漏芦汤

    药方名称连翘漏芦汤处方漏芦1钱,麻黄(去根节)1钱,连翘1钱,升麻1钱,黄芩1钱,白敛1钱,甘草半钱,枳壳半钱。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小儿痈疮,丹毒、疮疖,咽喉肿痛,腮肿。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

  • 旱莲草散

    药方名称旱莲草散处方旱莲草子。制法上药瓦上焙,研末。功能主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饮送下。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六引《家藏经验方》,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 养心延龄益寿丹

    药方名称养心延龄益寿丹处方茯神15克柏子仁12克(炒)丹参12克 酒白芍12克 丹皮12克 全当归15克(酒炒)川芎6克 干生地12克(酒洗)醋柴胡9克香附米12克(炙)栀子9克(炒)酒条芩9克陈皮9

  • 甘麦乌贝散

    药方名称甘麦乌贝散处方乌贼12克,甘松9克,草叩6克,川楝9克,元胡9克,生麦芽31克,浙贝9克,生草5克。功能主治温养脾胃,止血化瘀,理气生肌,软坚和化。主脾胃阳虚,兼气滞血瘀。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

  • 升阳除温防风汤

    药方名称升阳除温防风汤处方苍术(泔浸)120.克防风6克白术白茯苓芍药各3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大便秘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者。用法用量以水350毫升,加生姜、大枣煎

  • 乌沉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乌沉汤药方名称乌沉汤处方天台乌一百两,沉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半。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和一切气,除一切冷,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道,暖腰膝,去邪气。治吐泻转筋,

  • 金露丸

    《鸡峰》卷十一:金露丸药方名称金露丸处方人参3分,知母3分,贝母3分,甘草3分,乌梅肉1分,桃仁半分,杏仁半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功能主治痰多咳嗽。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咽津下,不拘时

  • 大沉香圆

    药方名称大沉香圆处方天台乌药、白芷、甘松(洗.晒)、甘草,各二斤半。姜黄(去皮)、檀香、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各二十两。白豆蔻(去皮)十两,沉香二十两,香附子(去毛)五斤。炮制上为末。炼蜜搜和,

  • 花粉

    药方名称花粉处方花粉、绿豆各等量。制法共研细末,加入冷开水调成糊状。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6例(7~10岁),全部治愈,疗程2~4天。用法用量外敷患处,每天敷3~4次。摘录《外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