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七厘散

七厘散

《中国药典》:七厘散

药方名称七厘散

处方血竭500g乳香(制)75g没药(制)75g红花75g儿茶120g冰片6g麝香6g朱砂60g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至紫红色的粉末或易松散的块状;气香,味辛、苦,有清

凉感。

炮制以上八味,除麝香冰片外,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血竭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扑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1.5g,一日1~3次;外用,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瓶装(1)1.5g(2)3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伤科补要》卷四:七厘散

药方名称七厘散

处方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3克 己霜 (去油)血竭自然铜(锻)硼砂半夏各3克 归尾6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散瘀定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0.21克,老酒送下。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良方集腋》卷下:七厘散

药方名称七厘散

处方血竭30克麝香冰片各0.36克乳香没药红花各4.5克朱砂3.6克儿茶7.2克

制法上药八味,研极细末,瓷瓶收贮密封。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骨断筋折,创伤出血。外敷一切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每服0.21克,日服一至二次。或用酒调敷患处。

备注原书云:本方"不可多服,故以七厘名之"。

摘录《良方集腋》卷下

猜你喜欢

  • 斗金丸

    药方名称斗金丸处方寒食面1钱2分,巴霜3钱,朱砂1钱5。制法上为细末,再用寒食面4-5钱打糊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一切感冒,停食胸满,积聚,泄泻等。用法用量大人7丸,小儿随减。摘录《串雅补》卷二

  • 斑龙灵龟化痔丸

    药方名称斑龙灵龟化痔丸处方人参1两5钱,鹿角尖(炙脆)8两,龟版4两(炙),象牙屑2两,白术1两5钱,茯苓1两5钱,当归4两,川山甲(炙)5钱,生地4两,熟地4两,槐角(炒)6两,露蜂房(炙)8钱,侧

  • 杜仲饮

    药方名称杜仲饮处方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半,芎?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制法上锉,如麻豆大。功能主治中风筋脉挛急,腰膝无力。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

  • 补气清痢汤

    药方名称补气清痢汤处方人参1钱5分,炙黄耆3-5钱,甜白术3钱(土炒黄),云苓2钱,当归2钱(酒炒),白芍3钱(酒炒),车前子3钱,枳壳1钱5分,陈皮1钱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气虚下陷,久痢不愈,

  • 归龙酒

    药方名称归龙酒处方菊花半斤,当归半斤,枸杞1斤,龙眼肉3斤。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祛风明目。主用法用量火酒30斤,南酒20斤,泡21日。饮之。摘录《仙拈集》卷三

  • 麻黄桂枝升麻汤

    药方名称麻黄桂枝升麻汤处方木香1分,生姜1分,桂枝2分,半夏2分,陈皮2分,草豆蔻仁2分,厚朴2分,黑附子2分,黄柏2分,炙甘草3分,升麻3分,白术3分,茯苓3分,泽泻3分,黄耆5分,麻黄(不去节)5

  • 参麦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参麦汤药方名称参麦汤处方人参9克 干麦冬(带心)12克 生山药18克 清半夏6克牛蒡子(炒,捣)9克 苏子(炒,捣)6克 生杭芍9克甘草4.5克功能主治主阴分亏损已久,渐至肺虚

  • 满天秋

    药方名称满天秋处方石膏1两(煅),茜草3钱,寒水石3钱,人中白3钱,甘草2钱5分,红曲2钱5分,郁金2钱,紫草茸2钱,辰砂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疮。自发热至起胀时,有热证者。用法用量每服3钱,灯

  • 凤龙膏

    药方名称凤龙膏处方乌鸡卵1个,地龙1条(活者细小者)。制法以鸡卵开一小窍,入地龙在内,夹皮纸糊其窍,饭锅上蒸熟,去地龙,与儿食之。功能主治预防痘疮。用法用量每岁立春日食10枚,终身不出痘疮;邻里有此证

  • 北庭丸

    药方名称北庭丸处方北庭半两(飞过,煎成霜),附子1两(研为末)。制法上药以生薯蓣于砂盆内研,调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凡梦鬼交者,盖由肾气虚,为客邪所乘,入于脏则喜梦,肾既虚不能制于精,因梦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