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香豆蔻散

丁香豆蔻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丁香豆蔻散

药方名称丁香豆蔻散

处方三棱(炮)、木香(不见火)、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芍药、肉豆蔻(炮)、人参干姜(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两;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甘草(炙)、丁香,各三两半;苍术(去皮)七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温服。

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六:丁香豆蔻散

药方名称丁香豆蔻散

处方三棱(炮)5两,木香(不见火)5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5两,芍药5两,肉豆蔻(炮)5两,人参(去芦)5两,干姜(炮)5两,茯苓(白者,去皮)5两,吴茱萸(汤洗7次,焙)3两半,甘草(炙)3两半,丁香3两半,苍术(去皮)7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脐腹(疒丂)痛,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8分,空心、食前温服。如不及煎,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摘录《局方》卷六

猜你喜欢

  • 生铁落饮

    《证治准绳·类方》卷五:生铁落饮药方名称生铁落饮处方生铁落30克石膏15克龙齿(研)15克 白茯苓(去皮)防风(去声)各4.5克玄参秦艽各3克功能主治治狂证。用法用量上药除铁落外,研为粗散,先将铁落加

  • 橘皮枳实汤

    《魏氏家藏方》卷二:橘皮枳实汤药方名称橘皮枳实汤处方橘皮(去白,炒)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人参7钱(去芦),半夏1两(汤泡7次,焙),吴茱萸2两(汤泡7次,炒)。功能主治寒痰咳嗽。用法用量上(

  • 防饥救生四果丹

    药方名称防饥救生四果丹处方栗子(去壳)、红枣(去皮核)、胡桃(去亮皮)、柿饼(去蒂)各等分。制法入甑蒸二时,取出。石臼中杵捣,不辨形色,捻为厚饼,晒干收贮,冬月吉日焚香修合。功能主治补肾水,健脾土,润

  • 凉惊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凉惊丸药方名称凉惊丸处方草龙胆防风青黛各9克钩藤6克黄连15克牛黄麝香各0.6克 龙脑3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糊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清肝泻火,开窍凉心。治惊疳热搐,目赤潮热,痰

  • 芎辛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芎辛汤药方名称芎辛汤别名大芎辛汤(《世医得效方》卷十)。处方生附子(去皮、脐)乌头(生,去皮、尖)天南星干姜细辛川芎甘草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气

  • 分浊散

    药方名称分浊散处方茯苓30克车前子9克猪苓9克茵陈3克栀子9克功能主治主治浊气下流膀胱,气化不行,小便闭塞,一身发黄。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七

  • 丁香脾积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丁香脾积丸药方名称丁香脾积丸处方丁香木香各15克皂荚3大枚(烧存性)青橘皮(洗)30克莪术90克三棱60克高良姜60克(以上同用米醋650毫升,于瓷瓶内煮干,莪术、三棱、良姜

  • 救左汤

    药方名称救左汤处方熟地1两,白芍5钱,柴胡3分,花粉1钱5分。功能主治中风后,左手不仁,或目不识人。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惠直堂方》卷一

  • 拨云丹

    《普济方》卷七十八:拨云丹药方名称拨云丹处方川芎1两半,黄连1两半,当归1两半,白蒺藜(微炒)1两半,羌活7钱,川椒(去子)7钱,柏子7钱,荆芥穗1两,密蒙花1两,甘菊花1两,蝉壳1两,栝楼2钱,薄荷

  • 白术菊花散

    药方名称白术菊花散处方白术(米泔浸1宿,去皮,切,焙)1斤,菊花(焙)半两,荆芥穗4两,威灵仙(去土)2两,薄荷(焙)2两,木贼(去节,焙)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耆(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