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香豆蔻散

丁香豆蔻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丁香豆蔻散

药方名称丁香豆蔻散

处方三棱(炮)、木香(不见火)、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芍药、肉豆蔻(炮)、人参干姜(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两;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甘草(炙)、丁香,各三两半;苍术(去皮)七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温服。

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局方》卷六:丁香豆蔻散

药方名称丁香豆蔻散

处方三棱(炮)5两,木香(不见火)5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5两,芍药5两,肉豆蔻(炮)5两,人参(去芦)5两,干姜(炮)5两,茯苓(白者,去皮)5两,吴茱萸(汤洗7次,焙)3两半,甘草(炙)3两半,丁香3两半,苍术(去皮)7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脐腹(疒丂)痛,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8分,空心、食前温服。如不及煎,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摘录《局方》卷六

猜你喜欢

  • 紫草饮

    《政和本草》卷八引《经验后方》:紫草饮药方名称紫草饮处方紫草60克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透疹。治痘疹欲出未出,或疹一起出齐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滚开水200毫升浸泡,以物盖定,勿令泄气,俟温,量儿大小服之

  • 护内汤

    药方名称护内汤处方白术3钱,茯苓3钱,麦芽1钱,山楂5粒,甘草1钱,柴胡1钱,半夏1钱,枳壳5分,神曲8分,肉桂2分。功能主治消食,祛逐外邪。主人有好食肥甘烹炙之物,遂至积于胸胃久而不化,少遇风邪,便

  • 还元酒

    药方名称还元酒处方獖猪腰1对。功能主治男子劳伤而得瘵疾,渐见疲瘦,并传尸劳瘵。用法用量用童便2盏、无灰酒1盏,以新瓦瓮贮之,密封,慢火煮熟。至终夜五更初,温热,饮酒,食腰子。病笃1月效。平日瘦怯者,亦

  • 马兜铃汤

    《普济方》卷一六三:马兜铃汤药方名称马兜铃汤处方桔梗90克甘草(炒)30克马兜铃60克(炒)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喘嗽,咽燥烦渴,咳吐腥臭脓血。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糯米一合,同煎至2

  • 狼牙草散

    药方名称狼牙草散处方狼牙草1分,使君子半两,鼠尾草1分,棠梨根半两(锉),酸石榴根半两,贯众根半两,槲树皮半两,钩藤半两,龙胆半两(去芦头),射干2分,栗刺半两,故绵灰1两,乱发灰1两。制法上为细散。

  • 回阳无价至宝丹

    《遵生八笺》卷十七:回阳无价至宝丹药方名称回阳无价至宝丹处方川楝子(取肉)乌药各60克 川牛膝熟地黄蛇床子茯神穿山甲肉苁蓉巴戟五味子人参泽泻大茴香槟榔各30克乳香9克沉香檀香各15克凤眼草6.克 鹿含

  • 葶苈散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九:葶苈散药方名称葶苈散处方甜葶苈30克(隔纸炒令紫色)枳壳15克(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45克(锉)当归22克(锉,微炒)大腹皮30克(锉)木香15克紫苏茎30克 陈橘皮30克

  • 当归地黄饮

    药方名称当归地黄饮处方当归6~9克 熟地9~15克山药6克杜仲6克牛膝4.5克山茱萸3克 炙甘草2.4克功能主治主肾虚腰膝疼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下焦虚寒,加肉桂3

  • 苍耳叶羮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食医心鉴》:苍耳叶羮药方名称苍耳叶羮处方苍耳叶1斤(嫩者),米2合。制法上切细。功能主治五痔下血。用法用量于豉汁中和米煮作羮,着盐椒、葱白,空心食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

  • 六味地黄颗粒

    药方名称六味地黄颗粒处方熟地黄320g山茱萸(制)160g牡丹皮120g山药160g茯苓120g泽泻120g性状为棕褐色的颗粒;味微甜、酸、微苦,有特异香气。炮制以上六味,熟地黄、茯苓、泽泻加水煎煮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