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丁沉丸

丁沉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甘草(炙)蔼青皮(去瓤,锉,炒)丁香白豆蔻仁沉香木香槟榔肉豆寇仁各150克白术(锉,微炒)1.2干克人参(去芦)茯苓(去皮)诃藜勒(胃,取皮)各300克肉桂(去粗皮)口干姜(炮裂)各75克麝香(别研)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入香麝令匀,炼蜜和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寒气上逆心腹,胁肋胀满刺痛,胸膈噎塞,痰逆恶心,噫气吞酸,不思饮食,呕吐不止,及翻胃膈气,宿食留饮,心痛霍乱,妇人血气心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炒生姜、盐汤送下;温酒亦可,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沉香5两,藁本3两,白瓜瓣半升,丁香5合,甘草2两,当归2两,芎?2两,麝香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久服令举身皆香。主七窍臭气。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丁香丸”、“香遍满方”。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

《博济》卷二: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槟榔半两,白豆蔻半两,云南根半两,肉豆蔻(去皮)半两,甘草(炙)半两,青皮(去白)半两,人参2两,茯苓2两,白术4两,官桂1分,丁香皮半两,诃子1两(去核),麝香1钱(研),玄参1两半,柳桂1分,干姜1分(炮),金钗石斛1两。

制法上为细末,续入麝香,和匀,炼蜜为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理中。主脾胃一切气不和,吐逆,不思饮食,霍乱不止,心腹刺痛膨闷,胸膈噎塞,久积虚气,伤酒痰逆,妇人血气及月候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或1丸,烂嚼,炒生姜橘皮、盐汤送下,温酒亦可;妇人炒生姜橘皮、醋汤送下。

摘录《博济》卷二

《医方类聚》卷一○六引《神巧万全方》: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1两,沉香1两,木香1两,诃黎勒皮1两,附子(炮)1两,硇砂(水飞过)1两,干姜(炮)1两,青橘皮(去白)1两,神曲(别杵)1两,槟榔1两半,桃仁120个(汤浸去皮,麸炒黄)。

制法上为末,以硇砂神曲,别以酒煮为膏和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种膈气,壅塞气逆,心腹胀痛,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引《神巧万全方》

《医方类聚》卷一一一引《神巧万全方》: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硇砂(汤泡,澄清,以白瓷器贮,飞过)1两半,桃仁(去皮尖双仁,麸微炒,研入)1两半,川大黄(末)1两,阿魏半两(酒化),神曲1两(以上五味,以酒1升,于银器中慢火熬成膏,和后药末,如少,更入酒熬),大附子(炮)1两,丁香1两,木香1两,沉香1两,槟榔2两(生用),肉豆蔻(去壳)3分,青橘皮(去瓤)3分,厚朴(姜汁浸,炙)3分,荆三棱3分,蓬莪术3分,当归3分。

制法上为末,入硇砂膏中,和令得所,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暖下元,去积滞。主痃癖,冷症块,及丈夫腰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一切气,刺痛不可忍者,以青皮裹盐,一弹子大,入火中烧令赤,急挑盏中,酒投放温,送下30丸。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一引《神巧万全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别名丁香

处方沉香(锉)1两,陈橘皮(汤洗,去白,焙)1两,诃黎勒(煨熟,取皮)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肉豆蔻(去壳,炮)2枚。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谷劳嗜卧,四肢怠惰。

用法用量丁香丸(《普济方》卷二十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1分,沉香(锉)1分,木香1分,茴香子(炒)1分,鸡舌香半分,胡椒半分,阿魏少许(细研,醋调面和作饼,瓦上煿熟,为末)。

制法上7味,除阿魏外,捣罗为末,以阿魏末煮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三焦虚胀。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细嚼,盐汤送下;如本脏气弱,炒茴香子酒送下;妇人血气,醋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魏氏家藏方》卷五: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豆蔻(面裹,煨)、丁香(不见火)、白豆蔻仁、木香(不见火)、缩砂仁槟榔、麦糵(炒)、诃子皮、面姜、青皮(去瓤)、人参(去芦)、胡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气逆,脾胃不和,疰闷胸胁,噎塞不利;或气时上攻冲,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本方名丁沉丸,但方中无沉香,疑脱。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杨氏家藏方》卷五: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2两,沉香1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肉豆蔻10枚(面裹,煨熟)。

制法上为细末,用甘草10两,捶碎,入水1斗,揉尽去滓,熬成膏子,为丸如悟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膈痞闷,呕逆恶心,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二○五引作“丁香丸。”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局方》卷三: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甘草(炙)5两,青皮(去瓤,锉,炒)5两,丁香5两,白豆蔻仁5两,沉香5两,木香5两,槟榔5两,肉豆蔻仁5两,白术(锉,微炒)40两,人参(去芦)10两,茯苓(去皮)10两,诃黎勒(煨,取皮)10两,肉桂(去粗皮)2两半,干姜(炮裂)2两半,麝香(别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令匀,炼蜜为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攻心腹,胁肋胀满刺痛,胸膈噎塞,痰逆恶心,噫气吞酸,不思饮食,胃中冷逆,呕吐不止;及翻胃膈气,宿食留饮,心痛霍乱;妇人血气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细嚼,炒生姜、盐汤送下;温酒亦得。

摘录《局方》卷三

《袖珍》卷三:丁沉丸

药方名称丁沉丸

处方丁香5钱,人参5钱,沉香3钱,白蔻3钱,诃子3钱,白术3钱。

制法上以甘草膏子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酒病。

摘录《袖珍》卷三

猜你喜欢

  • 加味和中益气汤

    药方名称加味和中益气汤处方人参钱半,白术钱半,陈皮钱半,柴胡钱半,黄芩钱半,半夏1钱,升麻5分,当归1钱,川芎1钱,黄耆1钱,枳实1钱,甘草5分。功能主治泄泻,少进饮食。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3片,煎

  • 六甲散

    药方名称六甲散处方沉香3钱,槟榔3钱,甘草1两,木香1两,恒山1两,龙骨(醋浸,炙)1两,人参1两,白茯苓1两,柴胡(去芦头)1两,青皮(去白)1两,甘松1两,半夏(汤浸7次)1两,藿香(洗净)1两,

  • 法制肺露

    药方名称法制肺露处方孩儿参2钱,北沙参3钱,炙冬花1钱5分,天冬2钱,麦冬2钱,地骨皮1钱5分,桑皮(蜜炙)1钱5分,代蛤散3钱,阿胶珠2钱,丝瓜络2钱,川贝母2钱,马兜铃(蜜炙)1钱,葶苈子(蜜炙)

  • 小儿腹泻外敷散

    药方名称小儿腹泻外敷散处方吴茱萸、丁香、白胡椒、肉桂性状为棕黄色的粉末;气芳香,味辛。炮制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分装,即得。功能主治温里散寒,燥湿健脾,止痛止泻。用于胃肠虚寒性及消化不良性

  • 参胡温胆汤

    《医学入门》卷四:参胡温胆汤药方名称参胡温胆汤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枳实1钱,人参1钱,竹茹8分,香附8分,麦门冬8分,柴胡8分,桔梗8分,甘草3分,生姜3片,大枣2个。功能主治心胆虚怯,

  • 糯米山药粥

    药方名称糯米山药粥处方生山药50克 川断杜仲苎麻各25克糯米50~100克制法先煎川断、杜仲、苎麻根,去渣取汁,后入糯米及捣碎的山药,共煮为粥。功能主治固肾益气安胎。适用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而有脾肾

  • 革五

    药方名称革五别名五十三号大壮方处方桃仁、红花、独活、细辛、山楂、香附、青皮。功能主治倒经痧。用法用量五十三号大壮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临床应用倒经痧:沈弘先内人,经期发热,鼻血如注,昏迷沉重

  • 升阳举经汤

    药方名称升阳举经汤处方肉桂(去皮,盛夏不用)白芍药红花各1.5克细辛1.8克人参熟地黄川芎各3克独活黑附子(炮裂,去皮、脐)炙甘草各5克羌活藁本防风各6克白术当归黄耆柴胡各9克桃仁(汤浸,去皮、尖)1

  • 肥儿散

    药方名称肥儿散处方君子仁16两,鸡内金(炒)16两,白术(炒)16两,茯苓16两,山药16两,山楂(焦)16两,甘草16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功能主治理脾和胃,消积化滞。主脾胃虚弱,呕吐腹泻,停食伤

  • 草果熟水

    药方名称草果熟水处方乌梅3两,草果1两,干葛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炙),干姜1两半,缩砂仁半两。功能主治消暑止渴。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碗,煎1碗,去滓,冷、热任意服。摘录《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