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荆根

黄荆根

《中药大辞典》:黄荆根

药材名称黄荆根

拼音Huánɡ Jīnɡ Gēn

出处《草木便方》

来源马鞭草料植物黄荆。2月或8月采挖。

药理作用根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并有祛痰作用(酚红法)。尚有扩张支气管及抑菌作用,参见"黄荆子"条。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辛,温。"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少阴经。"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湿,理气止痛,截疟,驱虫。治感冒,咳喘,风湿,胃痛,痧气腹痛,疟疾。蛲虫病。

①《草木便方》:"治心头风,牙疳。"

②《分类草药性》:"治刀伤,止痛,并治痧症,盗汗。"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解热,驱风。治惊痫,除风湿。"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头风,肢体诸风,顺气。"

⑤《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复方①治疟疾:黄荆根一两。于发作前三小时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②治风湿关节痛、腰痛:黄荆根一两,八角枫根一两,枸骨根一两。水煎服。(《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③治胃溃疡、慢性胃炎:黄荆根-两,红糖适量,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④治蛲虫病:黄荆根一两.切片,同甜酒炒至黄色,用水两碗,煎至一碗,晚饭前服。(《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以黄荆根煎剂治疗335例,总有效率为84.2%,显效率为34.2%。对喘、咳、痰、炎及哮鸣音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平喘起效时间较止咳、祛痰为快。实践证明,病情轻、病程短者比病情重、病程长者疗效好;凡夹杂有其他慢性病症(如高血压,肺心、冠心、肺气肿)者疗效差或无效;中医分型观察,以虚寒型疗效最好,痰热型次之,肺燥型较差。经验认为,本品作用属于"治标",故体质差者疗效不佳;如采取"标本兼治"并用健脾补肾等药物,则疗效可能提高。对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不宜服用本品,尤以心力衰竭者更属禁忌。曾有患者服后心悸,病情加重,故须注意。制剂及用法:五叶黄荆根鲜品5两或干品2两,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熬2~3小时,约得煎液100毫升。每日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副作用:部分病例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胃纳不好,及头晕、头痛、心跳,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荆根

药材名称黄荆根

拼音Huánɡ Jī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Negundo Chastetree

出处出自于《草木便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 negundo L.

采收和储藏:2月或8月采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黄荆,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棱形,与叶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叶柄长2-5.5cm;掌状复叶,小叶5,稀为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基部楔形,全缘或有少数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cm,宽1-4cm,两侧小叶渐小,若为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2枚无柄或近无柄,侧脉9-20对。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外面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于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褐色,近球形,径约2mm,等于或稍短于宿萼。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地南各地。

药理作用1.镇咳、平喘作用 黄荆根煎剂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小鼠离体肺灌流实验也表明,前景剂可解了作气管、支气管痉挛。 2.抗菌作用 黄荆根煎剂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煎煮时间延长效果会更佳。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心经

功能主治解表;止咳;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感冒;慢性气管炎;风湿痹痛;胃痛;痧气;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根皮用量酌减。

复方①治疟疾: 黄荆根一两。于发作前三小时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②治风湿关节痛、腰痛: 黄荆根一两,八角枫根一两,枸骨根一两。水煎服。(《农村常用草药手册》)③治胃溃疡、慢性胃炎: 黄荆根一两,红糖适量, 煎服。(南京《常用中草药》)④治蛲虫病: 黄荆根一两,切片,同甜酒炒至黄色,用水两碗,煎至一碗,晚饭前服。 (《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草木便方》:治心头风,牙疳。

2.《分类草药性》:治刀伤,止痛,并治愈症,盗汗。

3.《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解热,驱风。治惊痫,除风湿。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头风,肢体诸风,顺气。

5.《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以黄荆根煎剂治疗335例,总有效率为84.2%,显效率为34.2%。对喘、咳、痰、炎及哮鸣音均有较好疗效。尤其平喘起效时间较止咳、祛痰为快。实践证明,病情轻、病程短者比病情重、病程长者疗效好;凡夹杂有其他慢性病症(如高血压、肺心、冠心、肺气肿)者疗效差或无效;中医分型观察,以虚寒型疗效最好,痰热型次之,肺燥型较差。经验认为,本品作用属于治标'故体质差者疗效不佳;如采取标本兼治并用健脾补肾等药物,则疗效可能提高。对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不宜服用本品,尤以心力衰竭者更属禁忌。曾有患者服后心悸,病情加重,故须注意。制剂及用法:五叶黄荆根鲜品5两或干品2两,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熬2-3小时,约得煎液100ml。每日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副作用:部分病例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胃纳不好,及头晕、头痛、心跳,均较轻微,不影响治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生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生藤药材名称生藤拼音Shēnɡ Ténɡ别名羊角藤、大花藤、须药藤来源为萝藤科须药藤属植物须药藤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 (Benth.)Bai

  • 地锦槭

    药材名称地锦槭拼音Dì Jǐn Qì别名红枫叶、色木、五龙皮。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色木槭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er mono Maxim.[A.pictum Thunb.]采收和储藏

  • 凫肉

    《中药大辞典》:凫肉药材名称凫肉拼音Fú Ròu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绿头鸭的肉。原形态绿头鸭,又名:凫(《诗经》),鸫8、沈凫(《尔雅》),松凫(《南越志》),野鸭、野鹜、晨

  • 尖耳贯众

    药材名称尖耳贯众拼音Jiān ěr Guàn Zhònɡ别名贯众、大叶兰芝、大叶鲁基(《江西草药》),牛尾贯众(《贵州草药》)。出处《江西草药》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尖耳贯众的根茎。全

  • 雀瓮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瓮药材名称雀瓮拼音Què Wènɡ别名黄刺蛾[成虫名]、枣刺蛾、刺毛虫、洋辣子、天浆子、枣八角来源昆虫纲鳞翅目刺蛾科黄刺蛾Monema flavescens

  • 芸香

    药材名称芸香拼音Yún Xiānɡ别名臭草来源芸香科芸香属植物芸香Ruta graveolens 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阴干或鲜用。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用

  • 牛白藤根

    《中药大辞典》:牛白藤根药材名称牛白藤根拼音Niú Bái Ténɡ Gēn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茜草种植物牛白藤的根。全年可采。性味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 天荞麦根

    药材名称天荞麦根拼音Tiān Qiáo Mài Gēn别名金锁银开(《李氏草秘》),苦荞头(《草木便方》),野荞子(《分类草药性》),铁石子(《天宝本草》),透骨消(《植物名实图考

  • 老蜗生

    《中药大辞典》:老蜗生药材名称老蜗生拼音Lǎo Wō Shēnɡ别名天蓝(《江苏州府志》),黑荚苜蓿、杂花苜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罗(《贵州草药》),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

  • 珊瑚藻

    《全国中草药汇编》: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来源藻类红藻门珊瑚菜Corallina officinalis L.,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驱蛔虫。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珊瑚藻药材名称珊瑚藻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