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鹅肉

鹅肉

《中药大辞典》:鹅肉

药材名称鹅肉

拼音é Ròu

出处《别录》

来源为鸭科动物

原形态鹅(《尔雅》),又名:舒雁(《尔雅》),家雁(《纲目》)。

体长约60厘米。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脚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

生境分部饲养于河湖近旁,合群性,善游泳。嗜食青草。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

化学成分鹅肉的一般化学组成(每100克):水分77克,蛋白质10.8克,脂肪11.2克,灰分0.9克;钙13毫克,磷3.7毫克;又含维生素(每100克):A无,有A元,B1_300γ,B2_200γ,C_2毫克。对于每100克干燥材料,胸肌含铁,铜、锰,顺次为14.6、1.18、O.26毫克;大腿nrU匝次为8.6、0.77、0.20毫克。脂肪主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三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但也含混合甘油酯,如:"棕榈酸·二油酸"、"硬脂酸·二棕榈酸"及少量的"棕榈酸·二硬脂酸"、"油酸·二棕榈酸"的甘油酯。不皂化物为胆甾醇。

性味甘,平。

①《别录》:"平。"

②《日华子本草》:"苍鹅冷,有毒;白鹅凉,无毒。"

③《饮膳正要》:"甘,平,无毒。"

归经入脾、肺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兼入肝、肺。"

②《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和胃止渴。治虚羸,消渴。

①《别录》:"利五脏。"

②《本草拾遗》:"主消渴,煮鹅汁钦之。"

③《日华子本草》:"白鹅:解五脏热,止渴。苍鹅:发疮脓。"

④《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

注意湿热内蕴者勿食。

孟诜:"多食令人易霍乱。亦发痼疾。"

各家论述①《纲目》:"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而《本草》谓其性凉利五脏,韩愗《医通》谓其疏风,岂其然哉?若夫止渴,凡发胃气者,皆能生津,岂独止渴者便曰性凉乎?参苓白术散乃治渴要药,何尝寒凉耶?"

②《本草求真》:"鹅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润而滞,性平而凉,人服之而可以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得此甘平以解之也。煮汁能止渴者,以其肉乡肥腻而壅不渴之义也。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鹅肉

药材名称鹅肉

拼音é Ròu

英文名Goose as food

别名鹅、舒雁、家雁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拾遗》:苍鹅食虫,白鹅不食虫。主渴以白者胜。

2.《纲目》:鹅,江淮以南多畜之。有苍白二色,及大而垂胡者,并绿眼黄喙红掌,善斗,其夜鸣应更。师旷《禽经》云:脚近CUI者能步,鹅、鹜是也。又云:鹅能啖蛇及蚓,制射工,故养之能辟虫虺,或言鹅性不食生虫者,不然。

来源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ser cygnoides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宰杀,冬季最好,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原形态家鹅,体长约60-80cm。嘴扁阔,前额有肉瘤,雄者膨大,黄色或黑褐色。颈长。体躯宽壮,龙骨长,胸部丰满。尾短。羽毛白色或灰色。脚大有蹼,黄色或黑褐色。体躯站立时昂然挺立。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水性好,善在水中生活。群性强,性很勇敢,喜斗遇人或其他动物时,常头向前下方伸,张开两翅用嘴喙击而无所顾忌。听觉灵敏,鸣声宏大,又好相应和。以青草、蔬菜、种籽、糠麸等植物 性为食。

资源分布:以华东、华南地区饲养较多。一般饲养于河湖近旁。

化学成分鹅肉的一般化学组成(每100g):水分77g,蛋白质10.8g,脂肪11.2g,灰分0.9g;钙13mg,磷3.7mg;又含维生素(每100g):A无,有A元,B1300γ,B2200γ,C2mg。对于每100g干燥材料,胸肌含铁、铜、锰,顺次为14.5、1.18、0.26mg;大腿肌顺次为8.6、0.77、0.20mg。脂肪主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三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但也含混合甘油酯,如口:棕榈酸·二油酸、硬脂酸·二棕榈酸及少量的棕榈酸·二硬脂酸、油酸·二棕榈酸的甘油酯。不皂化物为胆甾醇。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脾;肺;肝经

功能主治益气补虚;和胃止渴。主虚羸;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熟,食肉或汤汁。

注意湿热内蕴者禁食。

各家论述1.《纲目》: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而《本草》谓其性凉利五脏,韩《医通》谓其疏风,岂其然哉?若夫止渴,凡发胃气者,皆能生津,岂独止渴者便曰性凉乎?参苓白术散乃治渴要药,何尝寒凉耶?2.《本草求真》:鹅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厚而毒,有言服则解热解毒,有言服则发风发疮发毒,持论不同,臆见各一。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润而滞,性平而凉,入服之而可以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得此甘平以解之也。煮汁能止渴者,以其肉多肥腻而壅不渴之义也。发风发疮发毒,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

3.《别录》:利五脏。

4.《本草拾遣》:主消渴,煮鹅汁饮之。

5.《日华子本草》:白鹅: 解五脏热,止渴。苍鹅: 发疮脓。

6.《随息居饮食谱》:补虚益气,暖胃生津。性与葛根相似,能解铅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光板猫叶草

    《中药大辞典》:光板猫叶草药材名称光板猫叶草拼音Guānɡ Bǎn Māo Yè Cǎo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景天科植物大叶火焰草的叶及全草。原形态大叶火焰草,又名:荷莲豆叶景天。一

  • 牡荆根

    《中药大辞典》:牡荆根药材名称牡荆根拼音Mǔ Jīnɡ Gēn出处《别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根。性味苦辛,温。①《别录》:"甘苦,平,无毒。"②《纲目》:"苦微辛。

  • 鸭儿芹根

    《中药大辞典》:鸭儿芹根药材名称鸭儿芹根拼音Yā ér Qín Gēn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鸭儿芹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儿芹"条。性味《贵州

  • 猕猴桃枝叶

    《中药大辞典》:猕猴桃枝叶药材名称猕猴桃枝叶拼音Mí Hóu Táo Zhī Yè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的枝叶。化学成分参见"猕猴桃

  • 莲衣

    《中药大辞典》:莲衣药材名称莲衣拼音Lián Yī别名莲皮(《本草再新》)出处《药品化义》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皮。性味①《药品化义》:"味涩。"②《本草再新》:&quo

  • 扁秆藨草

    药材名称扁秆藨草拼音Biǎn Gǎn Pāo Cǎo别名水莎草、三棱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扁秆藨草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irpus planiculmis Fr. Schmidt采收和

  • 无患子树皮

    药材名称无患子树皮拼音Wú Huàn Zǐ Shù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ndus mukoro

  • 苦蒿

    《中药大辞典》:苦蒿药材名称苦蒿拼音Kǔ Hāo别名克可日(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50厘米,多分枝,叶互生,无柄,披针形,先端锐尖,基

  • 走马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走马风药材名称走马风拼音Zǒu Mǎ Fēnɡ别名六耳苓、吊钟黄来源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六耳铃Blumea laciniata (Roxb.)DC.[B. sinuata (Lour.

  • 山枇杷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枇杷药材名称山枇杷拼音Shān Pí Pá别名野枇杷、川鄂冬青来源冬青科山枇杷Ilex franchetiana Loes.,以叶入药。生境分部湖北、四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