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鳕鱼

鳕鱼

药材名称鳕鱼

拼音Xuě Yú

别名鳘、大头鱼、大头腥

来源药材基源:为鳕科动物鳕鱼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dus macrocephalus(Tilesiu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焙干。

原形态锸鱼,体稍侧扁,尾部向后逐渭狭小。体长一般为20-30cm,大者可达50-70cm。头大,吻长,钝尖。眼中大,上侧位。口大,前位,上颌突出,上颌骨后延达瞳孔前缘下方;下颌略短,下颌前端下方有一触须。两鬲与犁骨均具牙群,牙圆锥形,外行牙较大。鳃孔宽大,鳃盖膜与颊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3+18。体被小圆鳞,侧线前部高位,渐向下弯,成侧中位。侧线鳞150(21-40)。背鳍3个,鳍条分别为13-15、16-20、15-21,第2背鳍基较其他两背鳍基为长。臀鳍2个鳍条分别为17-22、16-20。分别与第2、3背鳍相对。胸鳍短。腹鳍喉倍。尾鳍后缘略凹。体背灰褐色,具很多不规则棕色和黄色斑纹。各鳍灰色,腹面灰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冷水性底栖鱼类,以无脊椎动物及小型鱼类为食。夏、秋季栖息于黄海冷水区,冬季回游于水深50-80m的沿海泥底区越冬。于黄海生殖期1-2月,怀卵量34万-83万粒,沉性卵,径0.98-1.05mm。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

化学成分鳕鱼肉含肌甙酸(inosinic acid)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胆甾醇(cholesterol),谷氨酸(glutamic acid),亮氨酸(leu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牛磺酸(taurine),次牛磺酸(hypotaurine)。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通便。主跌打骨折;外伤出血;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外用:适量,研末,水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金牛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金牛草药材名称小金牛草拼音Xiǎo Jīn Niú Cǎo别名细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金、紫背金牛、紫花地丁[广东]来源远志科远志属植物小花远志Polygala arv

  • 垂穗荛花

    药材名称垂穗荛花拼音Chuí Suì Ráo Huā别名金腰带、了哥王、鸡断肠、雀儿麻、山棉皮、野发麻、野棉花、雀子麻、地棉麻。来源药材基源:为瑞香科植物细轴荛花的花、根或茎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

  • 白千层叶

    《中药大辞典》:白千层叶药材名称白千层叶拼音Bái Qiān Cénɡ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的叶片,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1~1

  • 海虾壳

    药材名称海虾壳拼音Hǎi Xiā Ké出处《本草撮药》来源为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锦绣龙虾等的甲壳。功能主治①《本草撮要》:"晒干研末,加白糖拌,涂秃疮。"②《泉州本

  • 鮧鱼

    《中药大辞典》:鮧鱼药材名称鮧鱼拼音Yí Yú别名鰋(《诗经》),额白鱼(《尔雅》郭璞注),鳐(崔禹锡《食经》),鳀鱼(《食经》),石鰋、潭虱(《医林纂要》),鲶(《动物学大辞典》

  • 蛴螬

    《全国中草药汇编》:蛴螬药材名称蛴螬拼音Qí Cáo别名粪虫、地蚕来源金龟甲科昆虫朝鲜金龟甲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或铜绿金龟甲Anomala ca

  • 酸浆菜

    《中药大辞典》:酸浆菜药材名称酸浆菜拼音Suān Jiānɡ Cài别名山蓼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蓼科植物肾叶山蓼的全草。夏、秋间采收,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直立。叶

  • 鹤虱风

    《中药大辞典》:鹤虱风药材名称鹤虱风拼音Hè Shī Fēnɡ别名野萝卜(《分类草药性》),山萝卜(《中国药植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全草。6~8月开花时采收,晒

  • 祁州一枝蒿

    药材名称祁州一枝蒿拼音Qí Zhōu Yì Zhī Hāo别名蛇舌草、竹叶艾(《广西药植名录》),鱼胆草、苦蒿(《云南中草药》)。出处《祁州药志》来源为菊科植物小飞蓬的全草。原形态

  • 牡丹三七

    药材名称牡丹三七拼音Mǔ Dān Sān Qī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荨麻科植物华艾麻草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茎稍倾斜,高40~70厘米。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