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青海防风

青海防风

药材名称青海防风

拼音Qīnɡ Hǎi Fánɡ Fēnɡ

别名防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 carui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沙,稍晾,置沸水中烫后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得。

原形态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根圆柱形,肉质,长10-25cm,径5-10mm。茎上部分枝。其生叶及茎下部叶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略短于叶片,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叶片轮廓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3cm,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mm,宽约1-3cm,具宽叶鞘,边缘膜质,白色或粉红色。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花梗长5-8cm;无总苞片,稀1-3,线形;伞辐5-10,长1-4cm;无小总苞片,偶有1-3,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5-15,花杂性,无萼齿,花瓣白色,或带淡红色;花柱长约为花柱基的2倍。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2-2.5mm,成熟后黄褐色,果棱明显,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5-8月。

性状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或纵剖成条形,略弯曲或呈扭曲状,单一,罕见分歧者。长约10-40cm,直径0.2-1.5cm。顶端根头部宽大,有明显的凹陷茎基痕。表面稍粗糙,有纵皱纹或沟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层呈土黄色,木质部呈鲜明的黄色。气弱,味微甘而略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易脱落,剩余为3-6列细胞组成,多呈切向延长,皮层窄。韧皮部宽广,散布有众多分泌道。形成层成环状。木质部呈放射状排列,射线宽窄不一。根茎中央有髓,髓部薄壁细胞较大,略呈类长圆形。

粉末特征:类白色。

1.分泌道中含有树脂样分泌物。

2.木栓细胞类长方形,壁增厚。

3.导管多为网纹或环纹。

4.纤维长梭形,壁薄有纹孔。

5.含草酸钙柱晶、方晶及不规则结晶。

鉴别取本品粗粉以氯仿浸渍1小时,滤过,滤液用氯仿稀释至10mg/ml,在285nm、242nm有最大吸收。

性味味辛;微甘;性微温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破伤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注意体虚多汗者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朴松实

    《全国中草药汇编》:朴松实药材名称朴松实拼音Pǔ Sōnɡ Shí别名松墨、洮和冷杉、蒲松实、太白冷杉来源松科冷杉属植物四川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的球果。夏季采摘,

  • 小被单草

    药材名称小被单草拼音Xiǎo Bèi Dān Cǎo别名太极草、狗夺子(《滇南本草》),水筋骨、高果果鸟、称筋散(《云南中草药》),小九股牛、大被单草、大鹅肠菜(《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

  • 托腰散

    药材名称托腰散拼音Tuō Yāo Sàn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萝藦种植物朱砂藤的根。秋、冬采根,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根肉质,较粗,支根粗细相近。茎绿色,分枝;小枝纤细,被不

  • 小青

    药材名称小青拼音Xiǎo Qīnɡ别名红刺毛藤、灯托草、五兄弟、五托莲、毛青杠、斩龙剑、毛不出林、矮茶子、蛇药、狮子头出处小青始出《本草图经):"小青生福州。三月生花当月采叶。"并附药图。《纲目》收入

  • 宁油麻藤

    药材名称宁油麻藤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宁油麻藤Mucuna paohwashanica Tang et Wang,以根入药。多鲜用。性味甘、微苦,涩。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骨折,痈肿

  • 黄葛树

    药材名称黄葛树拼音Huánɡ Gě Shù别名大叶榕、马尾榕、雀树、黄桷树来源桑科榕属植物黄葛树Ficus lacor Ham.,以根、叶入药。夏秋采,晒干,或随用随采。性味根:微

  • 长节珠

    药材名称长节珠拼音Chánɡ Jié Zhū别名金丝藤仲、银光杜仲来源夹竹桃科长节珠Parameria laevigata (Juss.)Moldenk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云南

  • 大泡通皮

    《中药大辞典》:大泡通皮药材名称大泡通皮拼音Dà Pào Tōnɡ Pí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的茎皮。功能主治《贵州民间药物》:"治未破

  • 土牡蛎

    《中药大辞典》:土牡蛎药材名称土牡蛎拼音Tǔ Mǔ Lì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蚌科动物川南珠蚌的沉积贝壳。冬季水枯时,在河滩沙坝上收集,洗净泥沙,晒干。原形态贝壳2片,同形,呈长椭圆形,长

  • 《中药大辞典》:莺药材名称莺拼音Yīnɡ别名黄鸟、仓庚(《诗经》),皇、商庚、鵹黄,楚雀(《尔雅》),青鸟(《左传》),鸧鹦(《易通卦验》),黄鹂鹠、黄莺、黄袍(陆玑《诗疏》),黄伯劳(《纲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