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雀麦米

雀麦米

《中药大辞典》:雀麦米

药材名称雀麦米

拼音Què Mài Mǐ

出处《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雀麦种子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纲目》:"滑肠。"

②《本经逢原》:"益肝和脾。"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麦米

药材名称雀麦米

拼音Què Mài Mǐ

英文名seed of Japanese Bromegrass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雀麦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mus japonicus Thunb.

原形态雀麦,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秆直立,高30-100cm。叶鞘紧密贴生于秆,外被柔毛;叶舌长1.5-2mm,先端有不规则的裂齿;叶片长5-70cm,宽2-8mm,两面被毛或背面无毛。圆锥花序开展,下垂,长达30cm,每节有3-7分枝;小穗幼时圆筒状,成熟后压扁,长17-34mm(包括芒),有7-14朵花;颖披针形,边缘膜质,第1颗长5-6mm,有3-5脉,第2颖长7-9mm,有7-9脉;外稃卵圆形,边缘膜质,有7-9脉,先端微2裂,其下约2mm,处生芒,芒长5-10mm,第1外稃长8-11mm;内稃短于外稃,脊上疏具刺毛;雄蕊3,子房先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花、果期4-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坡、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陕西、青海、新疆、四川等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主益肝和脾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1.《纲目》:滑肠。

2.《本经逢原》:益肝和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扫帚

    药材名称马扫帚拼音Mǎ Sào Zhou别名白花羊牯枣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 (Vogel)Koehne,以根和全株入药。春至秋采根,趁鲜抽出根部木

  • 茄蒂

    《中药大辞典》:茄蒂药材名称茄蒂拼音Qié Dì出处《履巉岩本草》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功能主治治肠风下血,痈疽肿毒,口疮,牙痛。①《本草衍义补遗》:"治口疮。&quo

  • 霞天曲

    《中药大辞典》:霞天曲药材名称霞天曲拼音Xiá Tiān Qǔ出处《本草备要》来源为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制法制半夏,焦冬术、白茯苓各9斤,党参12斤,炙甘草4.5斤,广陈皮4.5斤,

  • 白木

    《中药大辞典》:白木药材名称白木拼音Bái Mù别名野黄皮、鸡卵黄(《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小柑、小郎伞、搽散、野辣椒(《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大管的

  • 蜜柑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蜜柑草药材名称蜜柑草拼音Mì Gān Cǎo来源大戟科蜜柑草Phyllanthus matsumurae Hayata,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

  • 山桐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桐子药材名称山桐子拼音Shān Tónɡ Zǐ别名毛桐、臭樟木、大马桑叶来源大戟科山桐子Mallotus nepalensis Muell.-Arg.,以根、皮入药。生

  • 三角风

    药材名称三角风拼音Sān Jiǎo Fēnɡ别名爬山虎(《广州植物志》),异叶地锦、小叶红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吊岩风、三皮风(《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葡萄科植物大叶爬山虎

  • 船盔乌头

    药材名称船盔乌头拼音Chuán Kuī Wū Tóu别名船形乌头、滂噶尔来源毛茛科船盔乌头Aconitum naviculare Stapf,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藏。性味苦,寒。

  • 马比木

    《中药大辞典》:马比木药材名称马比木拼音Mǎ Bǐ Mù别名公黄珠子、追风伞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茶茱萸科植物海桐假柴龙树的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灌木,嫩枝有毛,后变平滑。叶互生,叶片长椭圆

  • 石蕊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蕊药材名称石蕊拼音Shí Ruǐ别名山石蕊、石花、石伤药、太白树来源地衣类石蕊Cladonia rangiferina (L.)Web.,以地衣体入药。生境分部分布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