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雀麦

雀麦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麦

药材名称雀麦

拼音Què Mài

来源禾本科雀麦Bromus japonicus Thunb.,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长江、黄河流域各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止汗,滑肠。

用法用量主治汗出不止。

注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雀麦

药材名称雀麦

拼音Què Mài

别名蘥(《尔雅》),爵麦(《说文》),蒸麦(《尔雅》郭璞注),杜姥草(《千金方》),牡姓草(《广济方》),牛星草(《纲目》),野麦、野小麦、野大麦(《湖南药物志》)。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雀麦茎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叶鞘包茎,被白色柔毛;叶舌透明膜质,顶端具裂齿;叶片长5~30厘米,宽2~8毫米,两面皆生白色柔毛,有时下面无毛。圆锥花序,下垂,长达20厘米,每节具3~7分枝;每枝近上部着生1~4个小穗;小穗含7~14个小花,上部小花通常不发育,颖披针形,具膜质边缘,第一颖3~5脉,第二颖7~9脉,外稃椭圆形,边缘膜质,具7~9脉,先端具2微裂齿,其下约2毫米处生芒;第一外稃较长;内稃短于外稃,脊上疏生刺毛;雄蕊3;子房顶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5~7月抽穗。

本植物的种子(雀麦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荒野、道旁。分布长江、黄河流域。

性味《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

②《品汇精要》:"去虫。"

复方治汗出不止:燕麦全草一两,水煎服,或加米糠五钱。(《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雀麦

药材名称雀麦

拼音Què Mài

英文名Herb of Japanese Bromegrass

别名蘥、爵麦、燕麦、杜姥草、 牡姓草、牛星草、野麦、野小麦、野大麦、野燕麦、山大麦、瞌睡草、山稷子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雀麦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mus japonicus Thunb.

采收和储藏:4-6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雀麦,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秆直立,高30-100cm。叶鞘紧密贴生于秆,外被柔毛;叶舌长1.5-2mm,先端有不规则的裂齿;叶片长5-70cm,宽2-8mm,两面被毛或背面无毛。圆锥花序开展,下垂,长达30cm,每节有3-7分枝;小穗幼时圆筒状,成熟后压扁,长17-34mm(包括芒),有7-14朵花;颖披针形,边缘膜质,第1颗长5-6mm,有3-5脉,第2颖长7-9mm,有7-9脉;外稃卵圆形,边缘膜质,有7-9脉,先端微2裂,其下约2mm,处生芒,芒长5-10mm,第1外稃长8-11mm;内稃短于外稃,脊上疏具刺毛;雄蕊3,子房先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花、果期4-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坡、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陕西、青海、新疆、四川等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止汗;催产。主汗出不止;难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复方治汗出不止:燕麦全草一两,水煎服,或加米糠五钱。 (《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1.《唐本草》: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

2.《品汇精要》:去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梨叶

    《中药大辞典》:梨叶药材名称梨叶拼音Lí Yè出处《唐本草》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叶。化学成分沙梨叶含熊果酚甙和鞣质。叶在成叶期含氮、磷、钾最高,以后则逐渐减少,钙

  • 苏头

    《中药大辞典》:苏头药材名称苏头拼音Sū Tóu别名紫苏兜(《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或白苏的根及近根的老茎。秋季采收,将紫苏或白苏全株拔起,切取根头

  • 老白花

    《中药大辞典》:老白花药材名称老白花拼音Lǎo Bái Huā别名白花羊蹄甲(《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红花紫荆,红紫荆、弯叶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埋修(傣名)。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金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兰药材名称金兰来源兰科金兰Cephalanthera falcata (Thunb.) 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湖南、四川、华东。功能主治清热,泻火。主治喉痛,牙痛

  • 山莴苣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莴苣药材名称山莴苣拼音Shān Wō Jù别名苦菜、苦马地丁、鸭子食来源菊科莴苣属植物山莴苣Lactuca indica L.,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开花时采全草,秋后至

  • 黄多孔菌

    药材名称黄多孔菌别名杂蘑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黄多孔菌Polyporus elegans (Bull.)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长在阔叶树朽木及枯树上,偶尔生长于针叶树的腐木上。

  • 大叶狼豆柴叶

    药材名称大叶狼豆柴叶拼音Dà Yè Lánɡ Dòu Chái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梯氏木蓝的叶。性味性凉,味甘苦。功能主治解

  • 肉苁蓉

    《中国药典》:肉苁蓉药材名称肉苁蓉拼音Ròu Cōnɡ Rónɡ英文名HERBA CISTANCHES来源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

  • 翻天红

    药材名称翻天红拼音Fān Tiān Hónɡ别名落地蜈蚣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花葶苔草的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scaposa C.B.Clark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

  • 槐胶

    《中药大辞典》:槐胶药材名称槐胶拼音Huái Jiāo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槐的树脂。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