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金钮扣

金钮扣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钮扣

药材名称金钮扣

拼音Jīn Niǔ Kòu

别名金钮头、金吊钮、金扣、金钮刺、刺茄、刺天茄、黄面仔、黄水茄、小颠茄、苦果

来源茄科茄属植物紫花茄Solanum indicum 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性味微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淋巴结炎,牙痛,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2~3钱。

备注(1)过量服用,可致口干、口渴、吞咽困难、体温升高、皮肤干燥发红、瞳孔扩大、视力模糊等中毒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金钮扣

药材名称金钮扣

拼音Jīn Niǔ Kòu

别名茄子、小闹杨、小颠茄、金扭头,巴山虎、五宅茄、金扣钮、细黄茄、勒矮瓜、细颠茄、假茄子、天星子、满天星、五角颠沛、狗柿花苦果、苦子、刺茄、猫眼睛野辣子、金扣拦路虎、金吊钮、金扣头、千金锤

出处本品以刺天茄之名载于《滇南本草》,又名天茄子。《植物名实图考》载:"滇、黔山坡皆有之,长条丛蔓,细刺甚利。叶长有缺,微似茄叶,然无定形。花亦似茄,尖瓣黄蕊,粉、紫、淡白,新旧相间。花罢,结圆实,大者如弹,熟红,久则褪黄。自春及冬,花实不断。"据此形态及分布描述,并观其附图,与茄科植物刺天茄相符。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刺天茄的根及全草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indicum L. [S.chinense Duna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小灌木,高0.5-1.5m。被灰色星状绒毛。小枝圆柱形,褐色,密被星状绒毛及倒钩刺。叶互生;叶柄长2-4cm,密被星状毛;叶片卵形,长2-5cm,宽1.5-3.5cm,先端钝,基部心形或不相等,边缘溶裂或成波状浅圆裂,两面均被星状柔毛,尤以下面为密,蝎尾状花序腋外生,长3.5-6cm;小花梗长约1.5cm,密被星状绒毛及钻形皮刺;花萼杯状,5裂,裂片卵形,端尖;花冠蓝紫色,浅钟状,开放前折叠,裂片5,卵形;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上,花花黄色,顶孔向上;子房2室,柱头截形。浆果球形,光亮,成熟时橙红色,直径约1cm,宿存萼反卷;种子淡黄色,近盘状,直径约2mm。全年开花结果。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路边、荒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状性鉴别 根呈不规则圆柱形,多扭曲,有分枝,长达30cm,直径0.7-5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可见突起细根痕及斑点,皮薄,有的剥落,剥落处显淡黄色。质硬,断面淡黄色或黄白色,纤维性。

化学成分金钮扣整株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薯蓣皂甙(dioscin),原薯蓣皂甙(protodioscin),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protodioscin),薯蓣皂甙甲基原前皂甙元 A(methylprotoprosapogenin A of dioscin)。 根、茎、叶。花、果各部位均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羊毛甾醇(lanosterol),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碱( sola-margine),澳洲茄胺(solasodine)。根、叶、果都含有茄碱(sola-nine)。 果实中分得黄果茄甾醇(carpesterol),3β-(对-羟基)-苯甲酰氧基-22α-羟基-4α-甲基-5α-豆甾-7-烯-6-酮[3β-(p-hydroxy)-ben-zoyloxy-22α-hydroxy-4α-methyl-5α-stignast-7-en-6-one] ,刺天茄甙(indioside)。 种子含脂肪油:月桂酸(lau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金钮扣全株乙醇提取物的氯仿溶解成分和氯仿不溶成分对结肠癌Colo-205细胞、鼻咽癌KB细胞、子宫颈癌 HeLa细胞、肝细胞瘤HA22T细胞、喉表皮瘤Hep-2细胞、神经胶质瘤 GBM8401/TSGH细胞和黑素瘤H1477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分离得到的薯蓣皂甙、甲基原薯蓣皂甙细胞毒性更强。薯蓣皂甙、薯蓣皂甙甲基原前皂甙元A甲基原薯蓣皂甙和原薯蓣皂甙在C6神经胶质瘤细胞培养试验中也表现出细胞毒性。薯蓣皂甙甲基原前皂甙元A甲基原薯蓣皂甙和原薯蓣皂甙在体内试验中可以抑制C6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并且10μg/ml的薯蓣皂甙可以抑制C6神经胶质瘤细胞DNA的合成。

性味味苦;性凉;有毒

功能主治被动风;清热;解毒;止痛。主头疼;鼻渊;牙痛;咽疼;淋巴结炎;胃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1.5-3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

1.《生草药性备要》:"不可多服,多服则迷闷人。"2.《全国中草药汇编》:"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可致口干,口渴,吞咽困难,体温升高,皮肤干燥发红,瞳孔扩大,视力模糊等中毒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竹兰草

    药材名称竹兰草拼音Zhú Lán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Bulley Herminium别名小棕乡出处始载于《海南药植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条叶角盘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绿绒蒿

    《中药大辞典》:绿绒蒿药材名称绿绒蒿拼音Lǜ Rónɡ Hāo别名阿拍色鲁(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全缘绿绒蒿的花、果实或全草。7~8月采收花、果实或全草(除去毛刺)

  • 灰锤

    药材名称灰锤拼音Huī Chuí来源药材基源:为柄灰包科真菌小顶柄灰包、褐柄灰包、柄灰包、小孢柄灰包、裂顶柄灰包等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lostoma jourdanii Pat.采收和储

  • 山飘儿草

    《中药大辞典》:山飘儿草药材名称山飘儿草拼音Shān Piāo ér Cǎo出处《峨嵋药植》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紫红獐牙菜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40厘米。茎

  • 高山金挖耳

    药材名称高山金挖耳拼音Gāo Shān Jīn Wā ěr别名挖耳子草来源菊科高山金挖耳Carpesium lipskyi C. Wink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性味苦

  • 排骨灵

    《全国中草药汇编》:排骨灵药材名称排骨灵拼音Pái Gǔ Línɡ别名满山香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排骨灵Fissistigma bracteolatum Chatterjee,以

  • 乌桕根皮

    药材名称乌桕根皮拼音Wū Jiù Gēn Pí英文名Chinese Tallowtree Root-bark别名木樟树、卷子树、白蜡树、蜡烛树来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

  • 紫荆桠

    药材名称紫荆桠拼音Zǐ Jīnɡ Yā英文名Engler Abelia,Fruit of flower of Engler Abelia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小叶六道木的茎、

  • 五瓣寄生

    《中药大辞典》:五瓣寄生药材名称五瓣寄生拼音Wǔ Bàn Jì Shēnɡ别名桂花寄生、木棉寄生、袖桐寄生、杉木寄生(《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五瓣

  • 粽巴叶

    药材名称粽巴叶拼音Zònɡ Bā Yè别名蜘蛛抱蛋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粽巴叶的根茎。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伏地横走,有多数须根。叶根生,嫩时卷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