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邪蒿

邪蒿

《中药大辞典》:邪蒿

药材名称邪蒿

拼音Xié Hāo

出处《千金·食治》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邪蒿全草。生于山坡、灌丛间、草原及疏林内。分布东北、内蒙古等地。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7~73厘米。茎直立,无毛,具深棱槽,有分枝。叶矩圆形,长5~25厘米,宽4~20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长2~25毫米,宽1~3毫米,顶端急尖,无毛;叶柄长5~20厘米。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2~7厘米;总花梗长4~12匣米;总苞片多数,丝状;伞幅20~30,长1.5~5厘米;小总苞片多数,丝状;小伞形花序有花多数;花梗长5~10毫米;萼齿明显;花瓣白色,背面有毛。双悬果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有柔毛。

性味辛、温。

①《千金·食治》:"味辛,温,涩,无毒。"

②《嘉祜本草》:"味辛,温平,无毒。"

功能主治利肠胃,通血脉。治痢疾。

①《千金·食治》:"主胸膈中臭恶气,利肠胃。"

②孟诜:"通血脉,续不足气。"

③《食医心镜》:"治五脏邪气厌谷者:治脾胃肠澼,大渴热中,暴疾、恶疮。以煮令熟,和酱醋食之。"

注意孟诜:"生食微动风气,作羹食良。不与胡荽同食,令人汗臭气。"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邪蒿

药材名称邪蒿

拼音Xié Hāo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Seseli

出处出自《千金·食治》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香芹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banotis seseloides (Fisch. Et Mey. Ex Turcz.)Turcz.; Seseli seseloides (Fisch. Et Mey.)Hiroe]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未开花前采挖,去除茎叶,洗净,扎成束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20cm。根颈粗短,有环纹,顶端残留枯萎叶鞘纤维;根圆柱形,径0.5-1.5cm,灰色或灰褐色。茎直立,业壮,光滑,无毛,下部有棱角状突起深条纹。茎节处有短柔毛。基生叶叶柄长4-18cm;叶片轮廓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5-18cm,宽4-10cm,三回羽状全裂,末圆裂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有小尖头,边缘反郑,中肋突出,长3-15mm,宽1-4mm,无毛或沿叶脉及边缘有短硬毛;茎生叶叶柄短,顶部叶无柄,仅有叶鞘,叶片与基生叶相似。复分辩率形花序多分枝,顶生或侧生,直径2-7cm;总苞片0-5,线形或锥形或锥形;伞辐8-20,内侧和基部有粗硬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30;小总苞片8-14,线状披针形,边缘有毛;萼齿三我有形世披针状锥形;花柱长,开展,郑曲。子房密生短毛。分生果卵形,长2.5-3.5mm,宽约1.5mm,果棱显着,有短毛,每棱槽内有油管3-4,合生面油管6。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开阔的山坡、草地、林缘、灌丛间及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化学成分根和果实含食用当归素(edultin)[1]。

性味味辛;性平;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浊;醒脾;通脉。主湿阻痞满;胃呆食少;痢疾;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20g。

注意不宜生食。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主胸膈中臭恶气,利肠胃。

2.孟诜:通血脉,续不足气。

3.《食医心镜》:治五脏邪气厌谷者;治脾胃肠僻,大渴热中,暴疾、恶疮,以煮令熟,和酱醋食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阿胶

    《中国药典》:阿胶药材名称阿胶拼音ē Jiāo别名驴皮胶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制法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

  • 棘针

    《中药大辞典》:棘针药材名称棘针拼音Jí Zhēn别名白棘(《本经》),棘刺、枣针(《别录》),赤龙爪(《普济方》)。出处《本经》来源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棘刺。性味①《本经》:"味辛

  • 戟叶石苇

    药材名称戟叶石苇拼音Jǐ Yè Shí Wěi别名渣贝筝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戟叶石苇的全草。孢子囊群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刷去黄毛,切段,晒干。原

  • 象牙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牙参药材名称象牙参拼音Xiànɡ Yá Cān别名土中闻、鸡脚参、鸡脚玉兰来源姜科象牙参Roscoea intermedia Gagnep.,以根入药。生境分

  • 塔黄

    药材名称塔黄拼音Tǎ Hu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高山大黄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nodile Hook.F. et Thoms.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根茎,除去泥土、杂质,

  • 红茴香叶

    药材名称红茴香叶拼音Hónɡ Huí Xiānɡ Y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本兰科植物狭叶茴香的叶。化学成分含挥发油0.66%。种子和果皮含有毒成分。功能主治《浙

  • 刺桐花

    药材名称刺桐花拼音Cì Tónɡ Huā别名鹦哥花(《天中记》)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豆科植物刺桐的花。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金疮,止血。"用法用量外用:研

  • 冬青皮

    《中药大辞典》:冬青皮药材名称冬青皮拼音Dōnɡ Qīnɡ Pí别名冬青木皮(《纲目》)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冬青科植物冬青的树皮。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挥发油。性味①《日华子本草》:&qu

  • 象牙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牙药材名称象牙拼音Xiànɡ Yá别名象牙屑来源来自长鼻目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E. africanns capensis),以

  • 石仙桃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仙桃药材名称石仙桃拼音Shí Xiān Táo别名石橄榄、石上仙桃、石莲来源为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