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越瓜

越瓜

《中药大辞典》:越瓜

药材名称越瓜

拼音Yuè Guā

别名菜瓜、稍瓜(《饮膳正要》),生瓜(《本经逢原》),白瓜(《本草求原》)。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葫芦科植物越瓜果实。夏、秋间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或匍匐状草本。茎有棱角,被多数刺毛,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近肾形,长约7~12厘米,宽与长略相等,掌状3~5浅裂,中间的裂片大而圆,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叶两面被毛,叶脉掌状;叶柄长,有刺毛。花单性同株;雄花簇生,具长梗;花萼钟状,5裂,密被柔毛;花冠黄色,5深裂,裂片椭圆形,先端尖;雄蕊3,分离,着生于花萼筒部,花丝甚短。雌花单生,花梗较短;子房下位,卵状或长椭圆形,花柱短,柱头3,胚珠多数。瓠果肉质;长圆筒形,外皮光滑,有纵长线条,绿白色或淡绿色;果肉白色或淡绿色,汁多,质脆。种子白色,细小。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温热地带。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性味甘,寒。

①陶弘景:"冷。"

②《千金·食治》:"甘,平,无毒。"

③《开宝本草》:"甘,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肠、胃。"

功能主治利小便,解热毒。治烦热口渴,小便不利。

①《千金·食治》:"益肠胃。"

②孟诜:"止渴。"

③《本草拾遗》:"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为灰敷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煮熟或腌食。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孟诜:"生食多冷中动气,令人心痛,脐下症结,发诸疮。又令人虚弱不能行。天行病后不可食。"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越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烧灰敷口疮及阴茎热疮,以其能解热毒,收湿气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越瓜

药材名称越瓜

拼音Yuè Guā

英文名fruit of Conomon Muskmelon

别名菜瓜、羊角瓜、生瓜、白瓜。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越瓜,大者色正白,越人当果食之。

2.《纲目》:越瓜,南北皆有。二、三月下种,生苗就地引蔓;青叶黄花,并如冬瓜花叶而小,夏、秋之间结瓜,有青、白二色,大如瓠子。 一种长者至二尺许,俗呼羊角瓜;其子形如胡瓜子,大如麦粒;其瓜生食,可充果蔬,酱豉糖醋藏浸皆宜,亦可作。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菜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melo L. var. conomon (Thunb.) Makino[C.conomon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有棱黄褐色或白色糙硬毛和龙状突起。卷须纤细,单一,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cm,具槽沟及短刚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宽均8-15cm,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脉密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有锯齿,基部截形或具半圆形的弯缺;具掌状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被柔毛;花萼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梗粗壮,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柱头靠合。果产长圆状圆柱形或近棒状,长20-50cm,径6-15cm。果实长圆状圆柱形或的棒状,长20-50cm,径6-15cm,上部比下部略粗,两端圆或稍呈截形,平滑无毛,淡绿以,有纵条纹,果内白以或淡绿以,无香甜味。花、果期夏季。

生境分部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除烦热;生津液;利小便。主烦热口渴;小便不利;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生食;或煮熟。外用:适量,烧灰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孟诜:生食多冷中动气,令人心痛,发诸疮。又令人虚弱不能行。天行病后不可食。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越瓜,惟解酒毒,利小便宜之。饶灰敷口疮及阴茎热疮,以其能解热毒,收湿气也。

2.《千金·食治》:益肠胃。

3. 孟诜:止渴。

4.《本草拾遗》:利小便,去烦热,解酒毒,宣泄热气。为灰敷口吻疮及阴茎热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葱花

    《中药大辞典》:葱花药材名称葱花拼音Cōnɡ Huā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葱的花。功能主治《海上集验方》:"治脾心痛,痛则腹胀如锥刀刺者:吴茱萸一升,葱花一升。以水一大升八合,煎七

  • 红须须

    药材名称红须须拼音Hónɡ Xū Xū英文名Sage,salvia别名洱源鼠尾草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洱源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lankongen

  • 马骨节

    药材名称马骨节拼音Mǎ Gǔ Jié别名理肺散、猴背、九子不离母。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密花火筒树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ea compactiflora Kurz[L.trifoliat

  • 野牡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牡丹药材名称野牡丹拼音Yě Mǔ Dān别名罐罐草、倒罐草、毛足杆、红暴牙狼、炸腰果、山石榴[福建]、猪母稔、夻口巴、痢疾罐、赤牙郎、高脚稔来源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野牡丹Mela

  • 貒膏

    《中药大辞典》:貒膏药材名称貒膏拼音Tuàn Gāo别名貒脂(《本草拾遗》),貒猪膏(《食医心镜》),猪獾油(王玷桂《不药良方》),貒油(《纲目拾遗》),土猪油(《四川中药志》)。出处《唐本

  • 蛇胆

    药材名称蛇胆来源游蛇科动物乌风蛇Zaocys dhumnades Contor或其他种蛇的胆囊。取出胆囊,通风处晾干。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镇痉。用于小儿肺炎,百日咳,支气管炎,咳嗽

  • 牡鼠粪

    药材名称牡鼠粪拼音Mǔ Shǔ Fèn别名鼠矢(《本草经集注》),两头尖(陶弘景),雄鼠粪(《日华子本草》),豭鼠粪(《类证活人书》)。出处《别录》来源为鼠科动物雄性褐家鼠等的干燥粪便。性味

  • 田菁

    药材名称田菁拼音Tián Jīnɡ别名小野蚂蚱豆、牙喊撒[傣语]来源豆科田菁Sesbania Cannabina (Retz.)Pers.,以叶、种子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

  • 都拉鸢尾

    药材名称都拉鸢尾别名都拉、扁竹兰来源鸢尾科都拉鸢尾Iris confusa Sealy.,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并解乌头、蕈类、食物中毒。

  • 浙江过路黄

    药材名称浙江过路黄拼音Zhè Jiānɡ Guò Lù Hu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浙江过路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chekiangensisC.C.Wu采收和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