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豺皮樟

豺皮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豺皮樟

药材名称豺皮樟

拼音Chái Pí Zhānɡ

别名大灰木、百叶仔、白柴、香叶

来源樟科黄肉楠属(六驳属)植物豺皮黄肉楠Actinodaphne chinensis (Blume) Nees[Litsea rotundifolia (Nees) Hemsl. var. oblongifolia (Nees) Allen],以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阴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通经。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痛经,胃痛,腹泻,水肿。

用法用量0.5~1两。水煎或泡酒分2次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豺皮樟

药材名称豺皮樟

拼音Chái Pí Zhānɡ

别名山香、山桂、山肉桂、脆脆香、豺皮黄肉楠、大灰木、白叶仔、白柴、香叶子、硬钉树、假面果、啫喳木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豺皮樟的根及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sea rotundifolia Hemsl.var.oblongifolia(Nees)Allen[L.chinensis Bl.;Actinodaphne chinensis Nee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豺皮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m。树皮灰褐色。叶互生;叶柄长4-6.8cm,密被褐色长柔毛;叶片革质,倒卵状长圆形,长3-7cm,宽1.5-3cm,先端钝或短渐尖,上面有光泽,下面带苍白色,羽状脉,侧脉每边6-8条,中脉在下面明显凸起。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或节间生,总花梗及花梗不明显;花被片6,长约2cm,有稀疏柔毛;能育雄蕊9,花药4室,均内向瓣裂。果实球形,直径约6mm,近无柄,初时红色,熟时黑色。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低山灌木丛、疏林或丘陵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63.80%,叶、果含芳香油;根含生物碱、酚类、氨基酸;叶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糖类等。

性味辛;温

归经肝;胃;脾;肾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祛风湿。主胃痛;腹痛;痢疾;腹泻;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服。

注意病因风热者禁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凹头苋

    药材名称凹头苋拼音āo Tóu Xiàn别名野苋菜、光苋菜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oisel.,以全草和种子入药。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

  • 小粘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粘药药材名称小粘药别名三叶五香血藤、滑叶藤来源毛茛科小粘药Clematis fasciculiflora Franch.,以根、皮、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活血

  • 蝲蛄石

    《全国中草药汇编》:蝲蛄石药材名称蝲蛄石拼音Là Gū Shí别名东北蝲蛄[东北螯虾]、蝲蛄来源甲壳纲蝲蛄科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 (Pallas);朝鲜

  • 千灵丹

    药材名称千灵丹拼音Qiān Línɡ Dān英文名Philippine Paphiopedilum别名花叶子、斑叶兰、巴掌草、花叶鹿含草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兜兰的全草。

  • 鹅毛

    《中药大辞典》:鹅毛药材名称鹅毛拼音é Máo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羽毛。化学成分羽毛是上皮的变形,与其他动物的羽毛、毛、爪等成分相似,主要为角蛋白。因经常用尾脂腺液涂布,

  • 蒟酱

    《中药大辞典》:蒟酱药材名称蒟酱拼音Jǔ Jiànɡ别名枸酱(《汉书》),蒟子(《广志》),土荜拨(《食疗本草》),大荜拨(《成都县志》),蒟青、槟榔蒟(《岭南草药志》),青蒌、香荖(《广东

  • 壁钱

    《全国中草药汇编》:壁钱药材名称壁钱拼音Bì Qián别名壁茧、壁蟢窝来源壁钱科动物壁钱虫Uroctea compactilis Koch,以活个体或所结的卵囊入药。四季可采,开水

  • 蓬莱葛

    《全国中草药汇编》:蓬莱葛药材名称蓬莱葛别名多花蓬莱葛来源马钱科蓬莱葛Gardneria multiflora Makino,以根、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华中、西南。功能主治祛风活血。主治关节炎;外

  • 石鮅鱼

    《中药大辞典》:石鮅鱼药材名称石鮅鱼拼音Shí Bì Yú别名桃花鱼(《脊椎动物分类学》),宽鳍鱲鱼(《鱼类分类学》)。出处《本草抬遗》来源为鲤科动物宽鳍鱲鱼的全体。原形

  • 牛奶子

    《中药大辞典》:牛奶子药材名称牛奶子拼音Niú Nǎi Zǐ别名阳春子(《植物名实图考》),甜枣、麦粒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半春子、岩麻子、密毛子、羊奶子、芒珠子、禾了子(《湖南药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