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豌豆七

豌豆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豌豆七

药材名称豌豆七

拼音Wān Dòu Qī

别名三七[陕西]、还阳参、三匹七、打不死、一代宗、接骨丹、三步接骨丹姜皮矮陀陀、玉蝴蝶[云南昆明]

来源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豌豆七Rhodiola henryi (Diels) Fu [Sedum yunnanense Franch. var. henryi (Diels) Hamet],以根皮全草入药。夏秋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止泻痢,消肿止痛。用于痢疾,腹泻,喉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或泡酒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豌豆七

药材名称豌豆七

拼音Wān Dòu Qī

别名三七、一代宗、打不死、还阳参接骨丹、三步接骨丹

来源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菱叶景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diola henryi(Diels)S.H.Fu[Sedum henryi Diels]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菱叶景天多年生草本,高30-40cm。全株无毛。根颈肉质,肥厚,褐色,被有披针状三角形鳞片。茎直立,单一或成丛,淡绿色。叶3片轮生,无柄;叶片卵状菱形至椭圆状菱形,长1-3cm,宽0.8-2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边缘有疏锯齿,膜质。聚伞圆锥花序,雌雄异株;雄花萼片4,线状披针形,长约1mm;花瓣4,黄绿色,长圆状披针形,长2mm;雄蕊8,2轮,淡黄绿色;雌花花萼、花瓣数同雄花,花瓣线状长圆形,鳞片4,褐色,匙状四方形,先端微缺;心皮4,花柱长4.5-5mm,基部稍合生。蓇葖果,上部叉开呈星芒状。种子狭卵形至长圆形,褐色,两端有翅。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3300m的山坡沟边阴湿岩石上或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味微辛;甘;涩;平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止血;安神。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痛经;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新疆藜芦

    药材名称新疆藜芦拼音Xīn Jiānɡ Lí Lú别名藜芦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阿尔泰藜芦的根及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trum lobelianum Brnh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切片晒

  • 白补药

    《中药大辞典》:白补药药材名称白补药拼音Bái Bǔ Yà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花茎状丹参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花茎状丹参,又名:地梗鼠尾。多年生草本。基生叶6~1

  • 莲须

    《中国药典》:莲须药材名称莲须拼音Lián Xū英文名STAMEN NELUMBINIS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的干燥雄蕊。夏季花开时选晴天采

  • 胜红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胜红蓟药材名称胜红蓟拼音Shènɡ Hónɡ Jì别名咸虾花、白花草、白花香草、白花臭草、柠檬菊、七星菊、白毛苦、猫屎草、脓泡草、胜红药、消炎草来源菊

  • 水团花根

    《中药大辞典》:水团花根药材名称水团花根拼音Shuǐ Tuán Huā Gēn出处《泉州本草》来源茜草科植物水团花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团花"条。化学成分含

  • 垂果大蒜芥

    药材名称垂果大蒜芥拼音Chuí Guǒ Dà Suàn Jiè出处据《晶珠本草》记载:垂果大蒜芥可治肉毒症和骚热病。原植物果荚同侧悬垂是其特征。《形态比喻》记载:垂果大蒜芥生长在旱滩、田边地头。叶像萝

  • 松叶防风花

    药材名称松叶防风花拼音Sōnɡ Yè Fánɡ Fēnɡ Huā英文名Seseli yunnanensis Franch.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松叶西风芹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seli y

  • 鹅肉

    《中药大辞典》:鹅肉药材名称鹅肉拼音é Ròu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肉。原形态鹅(《尔雅》),又名:舒雁(《尔雅》),家雁(《纲目》)。体长约60厘米。嘴扁阔,前额有肉瘤,

  • 浙贝母

    《中国药典》:浙贝母药材名称浙贝母拼音Zhè Bèi Mǔ英文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别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浙

  • 牛马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马藤药材名称牛马藤拼音Niú Mǎ Ténɡ别名牛麻藤、老鸦藤、黎豆藤、过山龙、乌通[四川]、常春油麻藤来源豆科油麻藤属植物常绿油麻藤Mucuna sem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