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补血薯

补血薯

药材名称补血薯

拼音Bǔ Xuè Shǔ

别名七叶薯血参、七爪金龙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七叶薯蓣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七叶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全株除叶片有较疏的柔毛,老时脱落,或叶脉有柔毛外,其余密被淡褐色绒毛,茎有刺。掌状复叶互生;叶柄长达15cm,有时有刺;有3-5(-7)小叶,叶片长7-23cm,宽3-8.5cm,先端尾状渐尖,全缘或边缘波状,背面灰绿色;中间小叶片被针状长椭圆形至椭圆形或宽倒被针形,最外侧的小叶片斜被外形至斜卵状长椭圆形。雄花序为总状花序,2-4个或单个着生在无叶的花枝上;雄花花梗长约0.5mm;外轮花被片三角状卵形,内轮近长圆形;雄蕊3,着生外轮花被片基部,与3枚退化雄蕊互生;雌花序为穗状花序,长达50cm,2-3个着生叶腋。蒴果反折,三棱状长方倒卵形,长3.5-5cm,宽2-3cm;种子着生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伸长。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30m的山坡、山谷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微甘;凉

功能主治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主肺劳咳血;肝脾肿大;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乔木五加

    药材名称乔木五加拼音Qiáo Mù Wǔ Jiā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锈毛吴茱萸五加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anthopanax euodiaefolius Franch.var .fer

  • 佛肚花

    《中药大辞典》:佛肚花药材名称佛肚花拼音Fó Dù Huā别名岩白菜,虎皮、小荷草。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佛肚花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

  • 都拉

    药材名称都拉拼音Dōu Lā英文名Root of Common Triplostegia别名都拉参、肚拉、土败酱、对对参、萝卜参、白都拉、鸡大腿、一支蒿、萝卜肚拉、土洋参、双香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 猪母柴根

    药材名称猪母柴根拼音Zhū Mǔ Chái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反针叶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lancifolium Hsu.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鲜用或切片晒

  • 地瓜

    药材名称地瓜拼音Dì Guā别名土瓜、凉瓜、凉薯、葛瓜、葛薯、土萝卜(《中国药植志》),草瓜茹(《陆川本草》),沙葛、地萝卜(江西《草药手册》)。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的块根。

  • 黄鹌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鹌菜药材名称黄鹌菜拼音Huánɡ ān Cài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来源菊科黄鹌菜属植物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L.

  • 《中药大辞典》:铅药材名称铅拼音Qiān别名黑铅(《范子计然》),青金(《说文》),乌锡(孟诜《必效方》,黑锡(《本草拾遗》),铅精、水锡、素金、黑金(《石药尔雅》),水中金(《纲目》),青铅(《要药

  • 伯乐树

    药材名称伯乐树拼音Bó Lè Shù别名山桃树出处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钟萼木科植物钟萼木的树皮。夏、秋采收。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白色,平滑;小枝粗壮,其上

  • 无患子皮

    《中药大辞典》:无患子皮药材名称无患子皮拼音Wú Huàn Zǐ Pí别名槵子肉皮(《濒湖集简方》),无患子荚(《本草汇言》)。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

  • 赖草

    药材名称赖草拼音Lài Cǎo别名冰草、厚穗赖草、滨草、老披碱来源禾本科赖草Aneurolepidium dasystachys (Trin.) Nevski,以根状茎、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