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蜈蚣藻

蜈蚣藻

药材名称蜈蚣藻

拼音Wú Gōnɡ Zǎo

别名海赤菜、冬家烂、膏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蜈蚣藻及舌状蜈蚣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rateloupia filicina(Wulf.)C.Ag.[Fucus filicinus Wulf.];Grateloupia livida(Harv.)Yamada[Nemastoma livida Harv.]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1.蜈蚣藻 藻体红紫色,胶质粘滑,丛生,高7-20(-30)cm,主干单一至顶,亚圆柱形略扁,宽2-5(-8)cm,不规则地羽状分枝1-3次,互生、对生或偏生。内皮层有众多星状细胞,髓部由纵列藻丝交织,成长的藻体有时部分或全部中空。藻体因生境不同外形变化甚大。根据其变异可分为四个型:标准型、长枝型、中空型及节荚型。成熟的囊果,突出于体表呈颗粒状。固着器小盘状。

2.舌状蜈蚣藻 藻体红紫色,质柔软或稍硬,丛生,高15-30cm,宽约1cm,扁平,带片状,单一或叉状分枝1-2次,末端尖细,基部渐成细柄,有时在短柄两侧或表面生出副枝。囊果球形,突出于体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于外海及浪较大的中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

2.生于大干潮线附近的岩礁上或低潮带石上和石沼中。

资源分布:1.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2.分布于辽宁、山东、浙江沿海,但以广东沿海为多。

性状性状鉴别 (1)蜈蚣藻 藻体紫红色,丛生,长10-20cm,膜质。主枝扁平。具羽状分枝1-3次,对生或互生。体表有时可见颗粒状囊果。气微腥,味微咸。

(2)舌状蜈蚣藻 藻体呈片状,长15-30cm,宽约1cm,单条或1-2次分叉,有时掌状,或有羽状分枝。

化学成分含L-脒氨甲酰鸟氨酰-L-脒氨甲酰鸟氨酸(L-gigartinyl-L-gigartinine),舌状蜈蚣藻氨酸(lividine),蜈蚣藻氨酸(grateloupine)。牛磺酸(taurine),琼胶,多糖,蛋白质,及硫酸盐甾化物,磷酸盐,并含其他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蜈蚣藻的多糖提取物具有抑制反转录酶的活性,用作反转录病毒的抑制剂。

性味咸;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主喉炎;肠炎;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千层楼

    药材名称千层楼拼音Qiān Cénɡ Lóu别名小对叶草、小过路草、赶山鞭[四川]来源为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 L.,以全草入药。7~

  • 马银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银花药材名称马银花来源杜鹃花科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 Pl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功能主治有毒。清热利湿。湿热带下:根1钱,水、酒、猪肉各适量同

  • 桂树根

    药材名称桂树根拼音Guì Shù Gēn别名桂根(《纲目拾遗》),桂花根(《分类草药性》)。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根或根皮。9~10月挖取老树的根,或剥取根皮。原形

  • 淡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淡菜药材名称淡菜拼音Dàn Cài别名厚壳贻贝[壳菜]、贻贝[壳菜紫贻贝]、翡翠贻贝、扁顶蛤、菲律宾偏顶蛤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贻贝科厚壳贻贝Mytilus cr

  • 葶苈

    药材名称葶苈来源十字花科葶苈Draba nemorosa L.,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四川。性味辛、苦,寒。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

  • 山核桃叶

    药材名称山核桃叶拼音Shān Hé Tɑo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山核桃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ya cathayensis Sarg.[Hicoriacathayensis(Sarg

  • 长柄车前蕨

    药材名称长柄车前蕨拼音Chánɡ Bǐnɡ Chē Qián Jué英文名Longstalk Antrophyum别名金钱标、金线彪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车前蕨科植

  • 大金香炉

    《中药大辞典》:大金香炉药材名称大金香炉拼音Dà Jīn Xiānɡ Lú别名假豆稔(《南宁市药物志》),豹牙郎、石老虎(《广西药植名录》),白爆牙郎(《广西中草药》)。出处《南宁

  • 涩草

    《中药大辞典》:涩草药材名称涩草拼音Sè Cǎo别名锦标草、金钱标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银叶委陵菜的根。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极租,微弯,淡黄色,直径约1.5厘米。单数羽状复叶,基

  • 象肉

    《中药大辞典》:象肉药材名称象肉拼音Xiànɡ Ròu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象皮"条。化学成分主要含蛋白质外,尚有脂肪、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