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茶子心

茶子心

药材名称茶子心

拼音Chá Zǐ Xīn

别名油茶籽(《中国经济植物志》)

出处《陆川本草》

来源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种子。秋季采收。

原形态油茶(《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又名:楂(《农政全书》),梣树(《纲目拾遗》),茶子树,茶油树,建茶,白花茶,茶子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4米,有时可达8米。树皮黄褐色,嫩枝稍被毛。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细锯齿,侧脉不明显;叶柄长6毫米。花白色,径3~5厘米,1~3朵腋生或顶生,无柄;萼片圆形,外被丝毛;花瓣5~7,倒卵形,先端凹入,外面被疏毛;雄蕊多数,无毛,排成2轮,花丝基部成束;子房被毛,花柱分离。蒴果球形,直径约3厘米,被细毛,室背开裂。种子1~3枚。花期9~11月。果熟期次年秋季。

生境分部分布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种子含山茶甙、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与皂甙。已确知其结构的皂甙元有:22α-羟基桉脂醇,玉蕊醇A1,皂甙元ST-1,山茶皂甙元A,山茶皂甙元B,茶皂醇A,茶皂醇B,茶皂醇E。

叶含茶氨酸、L-谷氨酸-γ-甲酰胺。

药理作用山茶甙有抗癌作用,隔日给小鼠口服,同时局部使用致癌剂数月后,可使皮肤的乳头瘤及皮肤癌的数目减少。山茶甙局部使用无效,血中含山茶甙时有抗癌作用,如其作用停止,则皮肤癌的数目很快增加至与对照组相似的水平。

性味苦,平,有毒。

①《陆川本草》:"性寒,味苦,微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行气疏滞。治气滞腹痛泄泻。"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腹痛,皮肤瘙痒,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治食滞腹泻:茶子心三钱。浓煎服。(《陆川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岩青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青兰药材名称岩青兰拼音Yán Qīnɡ Lán别名毛建草、毛尖、毛尖茶来源唇形科岩青兰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以全草入药。生

  • 越王余算

    药材名称越王余算拼音Yuè Wánɡ Yú Suàn别名越王竹(《南方草木状》),海柳(《动物学大辞典》),白珊瑚(薛德焴《系统动物学》)。出处《本草拾遗》来源

  • 蛤蟆草

    药材名称蛤蟆草别名细叠子草来源紫草科斑种草属植物斑种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 (Turcz.) Bunge,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去净泥土,晒干。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朝天罐

    《全国中草药汇编》:朝天罐药材名称朝天罐拼音Cháo Tiān Guàn别名向天葫芦、瓶儿草、倒罐子、猫耳朵来源野牡丹科锦香属植物朝天罐Osbeckia crinita Benth

  • 砒石

    《中药大辞典》:砒石药材名称砒石拼音Pī Shí别名砒黄(《日华子本草》),信砒(孙用和),人言(《本事方》),信石(《救急易方》)。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砷华的矿石。目前多为毒

  • 续断

    《全国中草药汇编》:续断药材名称续断拼音Xù Duàn英文名RADIX DIPSACI别名川续断、和尚头、山萝卜来源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 慈竹气笋

    《中药大辞典》:慈竹气笋药材名称慈竹气笋拼音Cí Zhú Qì Sǔn别名阴慈竹笋子、阴笋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

  • 斑竹花

    药材名称斑竹花拼音Bān Zhú Huā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刚竹的花。功能主治治猩红热,用斑竹花二两,煎水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虾蟆肝

    《中药大辞典》:虾蟆肝药材名称虾蟆肝拼音Há Má Gān出处《纲目》来源为蛙科动物泽蛙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虾蟆"条。功能主治治蛇咬伤、白屑疮、疔疮。用法用

  • 鹿草

    药材名称鹿草拼音Lù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鹿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mmacantha carthamoides (Willd.) Dit-trich [Rhaponticum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