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苹果

苹果

《中药大辞典》:苹果

药材名称苹果

拼音Pínɡ Guǒ

别名柰(《说文》),频婆(《广志》),柰子(《千金·食治》),平波(《饮膳正要》),超凡子、天然子(《滇南本草》)。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苹果果实。9~10月间,果熟时采收。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5米。幼枝有绒毛,芽有短柔毛。叶广椭圆形至椭圆形,或卵形,长4.5~10厘米,宽3~5.5厘米,先端稍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圆钝锯齿,幼叶两面有短柔毛;叶柄长1.5~3厘米,有短柔毛。伞房花序有花3~7朵;花白色而带红晕;花粳长1~2.5厘米;萼宿存,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较萼筒长,花梗与萼都有绒毛;花瓣5枚,倒卵形;雄蕊多数;子房下位,花柱5,下半部有短柔毛。梨果扁球形,通常约7厘米,顶部及基部皆凹陷。花期4月。果期8~10月。

我国古代栽培的中国苹果,为上述植物的变种,其质绵,味甜带酸,不耐贮藏,俗呼"绵苹果",即古代所谓"柰"。该种在我国西北及河北、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生境分部原产欧洲及中亚。现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广为栽培。

化学成分苹果主要含碳水化物,其中大部分是糖,随品种而异,蔗糖约4%,还原糖6~9%。未成热果实含淀粉,随着果实的成熟而消失。含酸约0.5%,主要为苹果酸,此外尚含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芳香成分中醇类含92%,羰类化合物6%,此外尚有酯及酸。

药理作用除去果胶之苹果注射液,给家兔(正常的或先给胰岛素的)静脉注射时,能升高血糖,作用较其中所含之葡萄糖所引起者为强,其利尿效果为后者的2~3倍。它还能使离体兔肠之异常运动(以阿托品、乙酰胆碱、镁盐或钡盐引起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正常化,轻度阻止脱氧皮质酮对大鼠之升高血压作用。

性味甘,凉。

①《别录》:"味苦,寒。"

②《千金·食治》:"味酸苦,寒,涩,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功能主治生津,润肺,除烦,解署,开胃,醒酒。

①《千金·食治》:"益心气。"

②孟诜:"主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卒患食后气不通,生捣汁服之。"

③《饮膳正要》;"止渴生津。"

④《滇甫本草》:"炖膏食之生津。"

⑤《滇南本草图说》:"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搽疮红晕可散。"

⑥《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瘀。"

⑦《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汁涂。

注意《别录》:"多食令人胪胀,病人尤甚。"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苹果

药材名称苹果

拼音Pínɡ Guǒ

英文名Apple

别名柰、频婆、柰子、平波、超凡子、天然子、频果、西洋苹果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1.陶弘景:柰,江南乃有,而北国最丰,皆以作脯,不宜人。

2.《本草纲目》:柰与林檎,一类二种也。树实皆似林檎而大,西土最多,可栽可压。有白、赤、青三色,白者为素柰,赤者为丹柰,亦曰朱柰,青者为绿柰,皆夏熟。凉州有冬柰,冬熟,子带碧色。孔氏《六帖》言,凉州白柰大如兔头。《西京杂记》言,上林苑紫柰,大如升,核紫花青,其汁如漆,着衣不可浣,名脂衣柰,此皆异种也。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苹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pumila Mill.

采收和储藏:早熟品种7-8月采收,晚熟品种9-10月采收。保鲜,包装贮藏,及时调运。

原形态苹果 乔木,高达15m。小枝幼嫩时密被绒毛,老枝紫褐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5-3cm,被短柔毛;托叶披针形,全缘,早落;叶片椭圆形、卵形至宽椭圆形,长4.5-10cm,宽3-5.5cm,边缘有圆钝锯齿,幼时两面有短柔毛。花两性;伞房花序,具花3-7朵,集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1-2.5cm,密被绒毛;花白色或带粉红色,直径3-4cm;雄蕊20;花柱5。果实扁球形,直径在2cm以上,先端常有隆起,萼柱下陷,萼裂片宿存,果梗粗短。花期5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2500m的山坡、平原旷野以及黄土丘陵等处。

资源分布:原产欧洲及亚洲中部。我国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有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为耐寒喜光果树,要求年平均温度6-7℃以上,北纬35°-37°的西北黄土高原,最适的海拔高度在800-1200m之间。要求土层深厚的土壤。土层不到80cm的地区,需深耕改土。深度达0.8-1.0m左右,则不论成土母岩性状如何均可栽植。地下水位需保持在1.0-1.5m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不低于1%,能保持3%最理想。

栽培技术 用种子、嫁接和无病毒苗木繁殖。以山定子、林檎、海棠、沙果、苹果等实生繁殖作为苹果的砧木。由于掌握了种子砂藏、催芽和播种技术,春播后很快能获得全苗,且生长整齐,易于管理。砧木播种的方法有点播或条播。嫁接繁殖是苹果的主要繁殖方法。提早嫁接,争取6-7月芽接,采用充实的接穗和饱满的芽,使品种苗当年就有足够的生长时间。苹果无病毒苗木的繁殖,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无病毒的无性系砧木,也可直接从无病毒母本圃直接引进无性系自根砧,培育1年后,从无病毒采穗圃采集优良接穗进行嫁接。栽植密度,短枝型品种和矮化中间砧,半矮化砧栽植的行株距为4m×2m,矮化砧苹果的行株距为3m×2m。

田间管理 注意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管理,并创造苹果树能充分授粉的条件。

病虫害防治 苹果腐烂病,为害枝、干树皮,及时彻底刮除病斑,刮后病斑部涂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30-50倍液,或腐必清2-5倍液。苹果烂根病,为害根部,增施有机肥粒,增加根系营养,提高根系抗病力。药剂可用五氯酚钠250-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棉蚜,为害枝条和根部,用2.5%敌杀死3000倍液杀灭。顶梢卷中蛾,为害新梢顶部叶片幼芽和嫩梢。喷杀螟松1000倍液杀死幼虫。

性状本品为梨形或扁球形,青色、黄色或红色,直径5-10cm,或更大,顶部及基部均凹陷;外皮薄,革质、果肉肉质,内果皮坚韧,分为5室,每室有种子2枚。气清香,味甜、微酸。

化学成分果实含L-苹果酸(L-mal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丙酮酸(pyruvic acid),二羟乙酸(glyoxylic acid),草乙酸(oxalacetic acid),2-酮戊二酸(2-ketoglutaric 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酒石酸(tarta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糖醛酸(uronic acid),异枸橼酸(isocitric acid),3-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缬氨酸(valine),鸟氨酸(ornithine),赖氨酸(lysine),半胱氨酸(cysteine),去甲缬氨酸(norval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β-苯基-β-丙氨酸(β-phenyl-β-alanine),组氨酸(histidine),色氨酸(tryptophane),甘氨酸(glycine),维生素C(ascorbic acid),乙醇(ethyl alcohol),正丙醇(n-propylalchol),正丁醇(n-butyl alcohol),异丁醇(isobutyl alcohol),正戊醇(n-amyl alcohol),正已醇(n-hexyl acohol),(-)-2-甲基-2-丁醇[(-)-2-methyl-2-butanol]3-已烯醛(3-hexenal),乙酸丙酯(n-propyl acetate),乙酸丁酯(n-butyl acetate),醋酸戊酯(n-amyl acetate),乙酸已酯(n-hexyl acetate),已酸乙酯(ethyl caproate),甲醛(formaldehyde),乙醛(acetaldehyde),正丙醛(n-propionaldehyde),正丁醛(n-butylaldehyde),2-已烯醛(2-hexenal),壬醛(nonylaldehyde),异戊酸(isovaleric acid),已酸(capro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金丝桃甙(hyperin),越枯花青甙(idaein),果胶酸(pectinic acid),阿拉伯聚糖(arabinan),半乳聚糖(galactan),矢车菊素-7-阿拉伯糖甙(cyanidin-7-arabinoside),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cyanidin-3-galactoside),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甙(cyanidin-3-arabinoside)。

果皮含叶绿素(chlorphyll)A,B,脱镁叶绿素(pheophytin),胡萝卜素(carotenes),叶黄质(xanthophylls),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甙,矢车菊素-3-木糖甙(cyanidin-3-xyloside),4-(5ˊ-羟基根皮甙-2ˊ-基)根皮甙[4-(5ˊ-hydroxyphlorizin-2ˊ-yl)phlorizin],芸香甙(ritin),金丝桃甙(hyperin),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葡萄糖甙(quercetin glucoside),花色甙(anthocyanin),20-β-羟基熊果酸(20-β-hydroxy ursolic acid)2εˊ,20β-二羟基熊果酸(2εˊ,20β-dihydroxyursolic acid)。

种子含油率22.1%-31%。种子油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油酸(linolenic acid),二十碳烯酸(eicosenoic acid),二十碳二烯酸(eicosadienoic acid),十九烷酸(nondecanoic acid),二十一烷酸(heneicosanoe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

种子含果胶,谷氧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asparagine),脯氨酸(proline),苏氨酸(threonine),精氨酸(arginine),丝氨酸(serine),胱氨酸(cystine),缬氨酸,亮氨酸(leucine),色氨酸,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alanine),甾醇(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孕甾酮(progesterone)。

果心含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根皮甙(phlorizin)。

花粉含环木波萝烯醇(cycloartenol),矢车菊素-3-半乳糖甙,矢车菊素-3-葡萄糖甙。

果汁中含山梨糖醇(sorbitol),甘露醇(mannitol),甘油(glyctrol)2,3-丁二醇(2,3-butylene glycol)。

木材中含香草醛(vanillin),丁香醛(syringaldehyde),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

树皮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无羁萜(friedel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顺式-4-羟甲基-L-脯氨酸(cis-4-hydroxy methyl-L-proline)。

不带花芽的地上部分含精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glutamine)。

植株含(-)-表儿茶精[(-)-epicatechin],(﹢)-儿茶精[(﹢)-catechin],角鲨烯(squalene)。

芽含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天冬酰胺,丝氨酸,谷氨酰胺。

木质部树液含坡模醇酸(pomolic acid),坡模酮酸(pomonic acid),叶花茜木素(vanguerin),绒毛三萜酸(tomentosolic acid),叶花茜木酸(vanguerolic acid),根皮酸(phloretic acid),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对位和邻位香豆酸(p-、o-coumaric acid)。

药理作用除去果胶之苹果注射液,给家兔(正常的或先给胰岛素的)静脉注射时,能升高血糖,作用较其中所含之葡萄糖所引起者为强,其利尿效果为后者的2-3倍。还能使离体兔肠之异常运动(以阿托品、乙酰胆碱、镁盐或钡盐引起过度兴奋或过度抑制)正常化,轻度阻止脱氧皮质酮对大鼠之升高血压作用。

性味甘、酸;凉;无毒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除烦,醒酒。主津少口渴,脾虚泄泻,食后腹胀,饮酒过度

用法用量内服:生食、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汁涂。

注意名医别录》:多食令人肿胀,病人尤甚。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苹果炖膏名玉容丹,通五脏六腑,走十二经络,调营卫而通神明,解瘟疫而止寒热。

2.《千金·食治》:益心气。

3.孟诜:主补中焦诸不足气,和脾;卒患食后气不通,生捣汁服之。

4.《饮膳正要》:止渴生津。

5.《滇南本草》:炖膏食之生津。

6.《滇南本草图说》: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搽疮红晕可散。

7.《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瘀。

8.《随息居饮食谱》:润肺悦心,生津开胃,醒酒。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鹿齿

    《中药大辞典》:鹿齿药材名称鹿齿拼音Lù Chǐ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牙齿。原形态形态详"鹿茸"条。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留血,鼠瘘,心

  • 小蕨萁

    药材名称小蕨萁拼音Xiǎo Jué Qí别名小蕨鸡、白粉蕨、华北粉背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薄鳞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tolepidium kuhnii(Milde)Hsing

  • 四时青

    《中药大辞典》:四时青药材名称四时青拼音Sì Shí Qīnɡ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云实"条。功能主治治小儿口疮,跌打损伤

  • 柳根

    《中药大辞典》:柳根药材名称柳根拼音Liǔ Gēn别名杨柳须(《天宝本草》),水柳须(《中医药实验研究》),红龙须(《修订增补天宝本草》),分水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青龙须(《四川中药志》)。出

  • 山高粱

    药材名称山高粱拼音Shān Gāo Liɑnɡ别名红蓝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油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podiopogon cotulifer(Thunb.)Hack.[Andropog

  • 鸭胆

    《中药大辞典》:鸭胆药材名称鸭胆拼音Yā Dǎn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胆或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白鸭肉"条。性味《纲目》:"苦辛,寒,无毒。"功能主

  • 水丁香

    药材名称水丁香拼音Shuǐ Dīnɡ Xiānɡ别名丁子蓼、红豇豆、喇叭草(《中国药植志》),水冬瓜(《福建民间草药》),水苴仔、水黄麻(《闽南民间草药》),水杨柳(《四川中药志》),田蓼草、红麻草(

  • 玛瑙

    《全国中草药汇编》:玛瑙药材名称玛瑙拼音Mǎ Nǎo生境分部辽宁、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台湾、湖北、河南、四川、云南。功能主治拔云退翳。主治眼目肿痛,目生障翳,事物不清。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 走茎丹参

    药材名称走茎丹参拼音Zǒu Jīnɡ Dān Shēn别名乌痧草(《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湖广草的全草。夏、秋采全草,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匍匐,基部

  • 蒺藜

    《中国药典》:蒺藜药材名称蒺藜拼音Jí Lí英文名FRUCTUS TRIBULI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来源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