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芭茅

芭茅

药材名称芭茅

拼音Bā Máo

别名竿青、竿芒。

出处本品《纲目》始载之,在“白茅”条下云:“芭茅丛生,叶大如蒲,长六七尺,有二种,即芒也。”又云:“五月抽短茎,开花如芒也。”所述乃本种,即芒草中具有短穗的一种。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芭茅的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 floridulus (Labill.)War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芭茅 多年生草本。通常有根茎。秆为白色质软的髓所填满,高2-4m。叶鞘无毛,或边缘具稀疏纤毛;叶舌长1-3mm;叶片条状披针形,长50-90cm,宽15-30mm,除表面基部具微毛外,余均无毛。圆锥花序顶生,大型,由多数总状花序组成,长30-50cm,主轴显着延伸,几达花序的顶端,或至少达到花序的2/3以上;分枝的腋间有微毛,通常细弱;小穗柄无毛,先端膨大,短柄长约1-1.5mm,长柄长约2.5-3mm;小穗有1两性花,挛生于德轴之上;有不等长的柄,基盘具稍长的丝状毛;颖稍不等长,厚膜质或纸质,第1颖两侧内摺成2脊,先端钝或具有2微齿,背部无毛,第2颖先端渐尖,有3脉,边脉不明显,边缘有小纤毛,背部无毛或疏生柔毛;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透明膜质,稍短于颖,边缘有小纤毛,先端钝圆,无芒,第2外稃有疏松扭转而膝曲的芒,芒长(5-)7-11mm,其内稃微小而不存在;雄蕊3,花药长约1.8mm。花、果期5-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通淋;祛风和湿。主热淋;石淋;白浊;带下;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豆渣树

    药材名称豆渣树拼音Dòu Zhā Shù别名冬瓜木、红皮岭麻、鹿食、白花盏、高山望、白苍木来源药材基源:为安息香科植物赤杨叶的根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niphyllum fortunei (H

  • 鬼灯笼根

    《中药大辞典》:鬼灯笼根药材名称鬼灯笼根拼音Guǐ Dēnɡ Lonɡ Gēn别名土骨皮(《陆川本草》)。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灯笼草的根或根皮。秋季采。性味苦,寒。①《本草求原》:&qu

  • 丝瓜

    《中药大辞典》:丝瓜药材名称丝瓜拼音Sī Guā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本事方》),绵瓜(《续本事方》),布瓜(《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天罗瓜(《普济方》),鱼螆(《奇效良方》),天吊瓜、纯阳瓜、倒

  • 双飞蝴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飞蝴蝶药材名称双飞蝴蝶拼音Shuānɡ Fēi Hú Dié别名须参、七层楼、土细辛、一见香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双飞蝴蝶Tylophora floribun

  • 铅灰

    《中药大辞典》:铅灰药材名称铅灰拼音Qiān Huī别名黑锡灰(《丹溪心法》)出处《本草图经》制法刘禹锡《传信方》:"取铅三两,铁器中熬之,久当有脚如黑灰。"功能主治《本草图经》:

  • 小叶爬岩香

    药材名称小叶爬岩香拼音Xiǎo Yè Pá Yán Xiānɡ别名小毛蒟、十八风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小叶爬岩香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arboricola C. DC.采收和储

  • 齿缘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齿缘草药材名称齿缘草拼音Chǐ Yuán Cǎo别名蓝梅来源紫草科齿缘草Eritrichium pectinatum (Pall.) DC. var. rupestre

  • 木椒根

    药材名称木椒根拼音Mù Jiāo Gēn别名木姜子根(《重庆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根。8~10月采挖。性味①《重庆草药》:"味辛辣,性热,无毒。"

  • 五味草

    《中药大辞典》:五味草药材名称五味草拼音Wǔ Wèi Cǎo别名地锦苗(《救荒本草》),金钩如意草(《滇南本草》),水金钩如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紫茧(《滇南本草》整理本)。出处《滇南

  • 狗毛

    《中药大辞典》:狗毛药材名称狗毛拼音Gǒu Máo出处《别录》来源为犬科动物狗的毛。功能主治①《别录》:"主产难。"②《纲目》:"烧灰汤服一钱。治邪疟;尾(毛)